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雪耻一战(9)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李玉堂
此时,外围国军各部正在向长沙开进中,准备对敌实行围歼。薛岳获知日军开始全线撤退,立即变更作战部署,命令各部从不同方向对敌展开围追堵截,要在水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全歼日军。其具体部署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将军指挥湘军第73军,粤军第4军,第26军为南方追击军,由南向北追击;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指挥川军第20军,滇军第58军为北方堵击军,堵击后撤敌军;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指挥湘军第37军,川军第78军为东方堵击军,由东而西截击;中央军第99军傅仲芳部为西方截击军,自西向东截击。“尔后随追击战况之推进,始终按追击,堵击,截击反包围歼灭战之要领围歼溃逃之敌军”。
由于日军攻击长沙胶着时间过长,使得国军包围圈布置时间充裕。国军也一改尾追日军,收复失地的消极态度,不顾牺牲全线围歼日军。日军精锐第3师团刚离开长沙,就在金盆岭,林子冲一带遭到粤军第4军截击,苦战一天,才突围而逃,并改变原退却路线,与第6师团合流;抱成一团,集中突围。而第40师团主力由金井退往春华山,因遭到猛烈阻击而一度折回,其留守金井掩护主力之的一部(龟川部队)为国军第37军所围攻,待增援部队解救时,伤亡已近400余人,战斗兵员仅20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1月8日,日军王牌第6师团向福临铺方向退却,途中被第73军等4个军反复围击,损失惨重,后经第3师团和空军的全力援救下,才得以突围;日军最强王牌第6师团竟被打的狼狈不堪。在国军不断阻击和追击之下,日军一直且战且退,处境相当危艰,后撤速度缓慢。经过10天苦战,各师团主力才陆续渡过汩罗江。
在过江之时,由于听闻国军即将赶来,日军竟争先恐后,乱作一团,“多自相践踏,因此落水溺毙者甚众”。史料来源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第71页。
历史再次重视第二次长沙会战,只不过追逃易位,日军的撤退从一开始就十分艰难,到最后竟发展成溃败;这也是侵华日军首次大溃败。1月14日,日军在汩罗江北集结完成,一齐向北撤退。国军仍继续以各种方式围击敌军,但因日军主力已相对集中,国军无力围歼。战至1月16日,日军基本上回到新墙河以北的阵地。第三次长沙会战终以日军完败而告终。
国军向英美苏代表展示战利品
七.不容否认的长沙大捷
日军第11军最初发动会战的目的是策应香港作战,结果不仅作战时间上比香港作战长,伤亡人数远超香港战役,对侵华日军士气无疑是重创。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大溃败的情况下;长沙大捷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英美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大提高了中国战场的国际地位和盟军士气,为争取外援起到了很大作用。被誉为中国抗战首次完整的胜利。
战后国军发布战报:日军仅在战场上就遗尸56900多具,其中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人;被俘者139人,缴获步骑枪一千一百三十八支,轻机枪一百零二挺,重机枪十三挺,山炮十一门。被俘人数之最,为历次会战所罕见。史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第九战区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第三次长沙大捷却因为这份夸大的战报而饱受争议,更被扣上“神剧”帽子。
据何成濬日记中对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报记载:“(军事委员会)会报时,主席宣布关于湘北三次会战,第九战区薛司令长官之报告云,我军伤亡官兵二万九千余,倭寇死伤五万余,在场诸人均笑斥之,主席亦言其过于虚妄。各处作战报告,本多有不确实处,然向无如此之人之甚者。”可见内部战报时,就已经严重注水;对外发布战报就更严重。史料来源何成濬1942年2月25日日记,《何成濬将军战时日记》上册,第59页。
此时,外围国军各部正在向长沙开进中,准备对敌实行围歼。薛岳获知日军开始全线撤退,立即变更作战部署,命令各部从不同方向对敌展开围追堵截,要在水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全歼日军。其具体部署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将军指挥湘军第73军,粤军第4军,第26军为南方追击军,由南向北追击;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指挥川军第20军,滇军第58军为北方堵击军,堵击后撤敌军;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指挥湘军第37军,川军第78军为东方堵击军,由东而西截击;中央军第99军傅仲芳部为西方截击军,自西向东截击。“尔后随追击战况之推进,始终按追击,堵击,截击反包围歼灭战之要领围歼溃逃之敌军”。
由于日军攻击长沙胶着时间过长,使得国军包围圈布置时间充裕。国军也一改尾追日军,收复失地的消极态度,不顾牺牲全线围歼日军。日军精锐第3师团刚离开长沙,就在金盆岭,林子冲一带遭到粤军第4军截击,苦战一天,才突围而逃,并改变原退却路线,与第6师团合流;抱成一团,集中突围。而第40师团主力由金井退往春华山,因遭到猛烈阻击而一度折回,其留守金井掩护主力之的一部(龟川部队)为国军第37军所围攻,待增援部队解救时,伤亡已近400余人,战斗兵员仅20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1月8日,日军王牌第6师团向福临铺方向退却,途中被第73军等4个军反复围击,损失惨重,后经第3师团和空军的全力援救下,才得以突围;日军最强王牌第6师团竟被打的狼狈不堪。在国军不断阻击和追击之下,日军一直且战且退,处境相当危艰,后撤速度缓慢。经过10天苦战,各师团主力才陆续渡过汩罗江。
在过江之时,由于听闻国军即将赶来,日军竟争先恐后,乱作一团,“多自相践踏,因此落水溺毙者甚众”。史料来源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第71页。
历史再次重视第二次长沙会战,只不过追逃易位,日军的撤退从一开始就十分艰难,到最后竟发展成溃败;这也是侵华日军首次大溃败。1月14日,日军在汩罗江北集结完成,一齐向北撤退。国军仍继续以各种方式围击敌军,但因日军主力已相对集中,国军无力围歼。战至1月16日,日军基本上回到新墙河以北的阵地。第三次长沙会战终以日军完败而告终。
国军向英美苏代表展示战利品
七.不容否认的长沙大捷
日军第11军最初发动会战的目的是策应香港作战,结果不仅作战时间上比香港作战长,伤亡人数远超香港战役,对侵华日军士气无疑是重创。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大溃败的情况下;长沙大捷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英美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大提高了中国战场的国际地位和盟军士气,为争取外援起到了很大作用。被誉为中国抗战首次完整的胜利。
战后国军发布战报:日军仅在战场上就遗尸56900多具,其中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人;被俘者139人,缴获步骑枪一千一百三十八支,轻机枪一百零二挺,重机枪十三挺,山炮十一门。被俘人数之最,为历次会战所罕见。史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第九战区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第三次长沙大捷却因为这份夸大的战报而饱受争议,更被扣上“神剧”帽子。
据何成濬日记中对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报记载:“(军事委员会)会报时,主席宣布关于湘北三次会战,第九战区薛司令长官之报告云,我军伤亡官兵二万九千余,倭寇死伤五万余,在场诸人均笑斥之,主席亦言其过于虚妄。各处作战报告,本多有不确实处,然向无如此之人之甚者。”可见内部战报时,就已经严重注水;对外发布战报就更严重。史料来源何成濬1942年2月25日日记,《何成濬将军战时日记》上册,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