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放开”后:医护感染多但无挤兑(5)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而后,刘芸居家至12月6日,才出门买菜、为父母送菜。这一路,她发现人、车都比11月30日要明显多些。城市的秩序在慢慢恢复。
12月3日,刘芸八旬的父母开始发烧,抗原显示阳性。12月8日,刘芸和女儿也相继开始嗓子疼。次日凌晨,女儿发烧至38.4摄氏度。
虽有些错愕,刘芸表示,她及家人都已接种新冠疫苗,安心养病即可。
同是12月8日,“二旭妈妈”的丈夫也发烧至38.3摄氏度,抗原测试显示阳性,“没有惊叹,没有波澜。”她自称,正好陪发烧的丈夫在家休息,“我们自己也观察到了,大部分阳性患者就是在家里吃药,过几天就好了。”
但她也承认,有些时候,她感到紧张与摇摆,“虽不怕得,也不想得。”
11月11日,国家最新防疫政策“二十条”出台,她就敏锐地买了消炎药和退烧药备用。自保定市“发热潮”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她减少并停止了家里两个孩子的户外时间。
而到12月3日,她又忍不住带孩子出门,认为谨慎防疫的同时,也不能减少孩子的户外时间。
于是,她与俩孩子戴着N95口罩,用消毒液喷、用车钥匙按电梯按键,骑小电动车来到离家三公里外的一个公园。三人在里面呆了近两个小时,孩子们跳绳、望远,玩得很高兴。
“二旭妈妈”记得,一路上、公园里,行人都寥寥。在公园角落里,她见到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大哥,独自伴着音乐打鼓。
一曲终了,围观的虽只有几个人,但都拍着手喊“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除张硕外,均为化名)
河北保定“放开”后发热成常态但重症少见医护感染多但无“挤兑”
12月8日,“二旭妈妈”的丈夫也发烧至38.3摄氏度,抗原测试显示阳性,“没有惊叹,没有波澜。”她自称,正好陪发烧的丈夫在家休息,“我们自己也观察到了,大部分阳性患者就是在家里吃药,过几天就好了。”但她也承认,有些时候,她感到紧张与摇摆,“虽不怕得,也不想得。
近来,河北省保定市突然跃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越来越多属地保定的网友晒出抗原阳性的照片;在坊间传闻中,这座距离北京150公里、常住人口近千万的地级市出现了阳性数量激增的现象。
截至12月10日,“保定疫情”话题在微博阅读次数达3亿。
官方的统计则较平静。据保定市新冠疫情防控数据,12月9日,保定市无新增本土无症状及确诊病例。12月至今,保定市日增病例最多不超过10例。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保定民众。对他们而言,“发烧”确已成为亲朋好友间的常态,有的“正在经历”,有的“已经好起来了”。医疗系统同样受“发热潮”冲击,不少科室人手紧缺、在岗人员压力增大,但“医疗挤兑”尚未出现。
在受访民众中,有人走出家门,恢复堂食、逛街的常态生活;有人还在迟疑,希望“能晚得,就晚得”;还有染疾又康复的医护人员,重返医疗一线。
发热潮
在受访者们的共同认知中,保定市的“发热潮”是从11月下旬开始的。
11月24日,家住保定市竞秀区51岁的刘芸接到通知,所在社区将于当月24日至28日展开“居民健康管理”,建议居民减少流动,并在管理期内完成三次核酸检测——而后,刘芸发现,原本次日即更新的核酸结果,延长为两日后才显示,且社区不再公布混管阳性的数量。也是在那几天,刘芸的哥哥一家人陆续开始发烧,抗原显示阳性。
11月28日,同样住竞秀区、处在“居民健康管理”的28岁的徐刚“烧了起来”,自测抗原阳性。随后两天,他的父母、妻儿也都“中招”。
12月3日,刘芸八旬的父母开始发烧,抗原显示阳性。12月8日,刘芸和女儿也相继开始嗓子疼。次日凌晨,女儿发烧至38.4摄氏度。
虽有些错愕,刘芸表示,她及家人都已接种新冠疫苗,安心养病即可。
同是12月8日,“二旭妈妈”的丈夫也发烧至38.3摄氏度,抗原测试显示阳性,“没有惊叹,没有波澜。”她自称,正好陪发烧的丈夫在家休息,“我们自己也观察到了,大部分阳性患者就是在家里吃药,过几天就好了。”
但她也承认,有些时候,她感到紧张与摇摆,“虽不怕得,也不想得。”
11月11日,国家最新防疫政策“二十条”出台,她就敏锐地买了消炎药和退烧药备用。自保定市“发热潮”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她减少并停止了家里两个孩子的户外时间。
而到12月3日,她又忍不住带孩子出门,认为谨慎防疫的同时,也不能减少孩子的户外时间。
于是,她与俩孩子戴着N95口罩,用消毒液喷、用车钥匙按电梯按键,骑小电动车来到离家三公里外的一个公园。三人在里面呆了近两个小时,孩子们跳绳、望远,玩得很高兴。
“二旭妈妈”记得,一路上、公园里,行人都寥寥。在公园角落里,她见到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大哥,独自伴着音乐打鼓。
一曲终了,围观的虽只有几个人,但都拍着手喊“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除张硕外,均为化名)
河北保定“放开”后发热成常态但重症少见医护感染多但无“挤兑”
12月8日,“二旭妈妈”的丈夫也发烧至38.3摄氏度,抗原测试显示阳性,“没有惊叹,没有波澜。”她自称,正好陪发烧的丈夫在家休息,“我们自己也观察到了,大部分阳性患者就是在家里吃药,过几天就好了。”但她也承认,有些时候,她感到紧张与摇摆,“虽不怕得,也不想得。
近来,河北省保定市突然跃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越来越多属地保定的网友晒出抗原阳性的照片;在坊间传闻中,这座距离北京150公里、常住人口近千万的地级市出现了阳性数量激增的现象。
截至12月10日,“保定疫情”话题在微博阅读次数达3亿。
官方的统计则较平静。据保定市新冠疫情防控数据,12月9日,保定市无新增本土无症状及确诊病例。12月至今,保定市日增病例最多不超过10例。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保定民众。对他们而言,“发烧”确已成为亲朋好友间的常态,有的“正在经历”,有的“已经好起来了”。医疗系统同样受“发热潮”冲击,不少科室人手紧缺、在岗人员压力增大,但“医疗挤兑”尚未出现。
在受访民众中,有人走出家门,恢复堂食、逛街的常态生活;有人还在迟疑,希望“能晚得,就晚得”;还有染疾又康复的医护人员,重返医疗一线。
发热潮
在受访者们的共同认知中,保定市的“发热潮”是从11月下旬开始的。
11月24日,家住保定市竞秀区51岁的刘芸接到通知,所在社区将于当月24日至28日展开“居民健康管理”,建议居民减少流动,并在管理期内完成三次核酸检测——而后,刘芸发现,原本次日即更新的核酸结果,延长为两日后才显示,且社区不再公布混管阳性的数量。也是在那几天,刘芸的哥哥一家人陆续开始发烧,抗原显示阳性。
11月28日,同样住竞秀区、处在“居民健康管理”的28岁的徐刚“烧了起来”,自测抗原阳性。随后两天,他的父母、妻儿也都“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