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新表述透露收入分配新动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3)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激发人力资本红利。我国经济增长要从过去以投入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新使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断往外拓展,同样的投入能够带来更多产出,生产力也得到提高。过去40多年我国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就是引进新技术,但从过去几年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抬高了先进技术的引用门槛,这就要求增加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是人力资本。过去这些年我国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已经超过2.18亿。中国处于科技创新大爆发的前夜,如果将这些人力资本使用好、发挥好,创新则指日可待,但是前提是人力资本得到好的配置和激励。例如今年,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压力很大。我国整体失业率是稳定的,但是失业人口增量很大。为此,需要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使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能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二,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民生建设,将人民生活幸福视为“国之大者”。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采取了大量措施保障民生发展。与 2016年相比,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增长31%,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三项支出同期分别增长34%、57%、46%。2021年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三项总和已超过9万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约为36%。因此,过去十年我国的民生得到了大力、全面的改善,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民生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谈到另外一个表述,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一表述实际上就是以“好不好”为标准。
民生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保障民生是客观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
与此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新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增长、财富继续涌现的重要动力。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关键是要靠收入分配的改善、就业的促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因此,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之,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是共享型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方向一致,有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因此,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来源:光明网
第二,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民生建设,将人民生活幸福视为“国之大者”。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采取了大量措施保障民生发展。与 2016年相比,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增长31%,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三项支出同期分别增长34%、57%、46%。2021年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三项总和已超过9万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约为36%。因此,过去十年我国的民生得到了大力、全面的改善,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民生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谈到另外一个表述,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一表述实际上就是以“好不好”为标准。
民生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保障民生是客观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
与此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新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增长、财富继续涌现的重要动力。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关键是要靠收入分配的改善、就业的促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因此,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之,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是共享型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方向一致,有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因此,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