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徽州贡菊采摘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7)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村落
江淮分水岭地区自然村落,多以姓氏为辨识和文化记号。在大别山区偏僻地带尚保留了一些带有龙南围屋和中原四合院风格的老宅,这些南北风格鲜明或者南北兼容的老房子,见证了历史上世族显宦南迁北渡的颠沛流离。金寨县的汤家汇镇、岳西县的店前镇具有代表性。我曾经在天柱山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见到过十几间联排,长达一百多米,纵有五六进的围屋式房子,有趣的是两家住户的锅灶竟然分设在同一间锅屋里。在更为广大的丘陵地带,由于历年战火兵燹,地面建筑荡然,偶有一幢两幢带有马头墙的晚清民国建筑,都成了稀罕物。

徽州贡菊采摘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来安县石界牌古民居
几十年前,大别山区外面的民居多以土墙、草顶为主。建房前,首先是盘土,请人从村外的荒地上挑来黄土,土齐了开始操泥,泥土摊匀,拌以稻草或者麦秸,泼水,牵一牛或两牛反复踩踏,至泥熟。三五个有技术的壮汉开始叉墙,用两股的专用铁叉,按放出的地脚线,叉出三四尺左右高的泥墙,称为“一弓墙”。待晾晒十天半月,再上二弓,如是者三。山墙多用土坯垒就,土坯选稻场或平整地,用土坯模子拓出。在我们定远县老家,房顶铺盖稻草或者麦秸,只有条件好的人家才会在收完秋的时候,请人去二三十里之外的岱山、磨盘山砍黄苗草。这种草高三四尺、茎圆,密实、匀称、坚韧,盖出的房子住三四十年没问题。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外墙缮上麦秸,这是最原始的防雨保温层。陋而简的土草房,却是冬暖夏凉。
盖房子需要技术,老家称为“茅匠”。这种称呼似乎别处不多见。那时乡间有两种人最不被人看得起,却又最离不开,一是茅匠,二是补锅匠。“不怕恶公抠婆,就怕屋破锅漏。”“疤锅哦……补锅……”“有铜板、炮壳、牙膏皮、鸡鵘皮,都拿来换针换线……”补锅匠和卖货郎的叫卖声,是年代里乡间最亲切而古老的商业孑遗。

徽州贡菊采摘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