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3)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上海方案”明确,COVID-19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均可传播2019-nCoV,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但病情较轻。“上海方案”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类,潜伏期为1-14天不等,多为3-7天,平均为6.4天。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称,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极度肥胖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部分患者在发病后1周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损伤。进展至重症的时间约为8.5天。
“上海方案”提醒,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
中西医综合治疗体现上海特色,康复者血浆疗法纳入
在救治方案上,“上海方案”提出可试用硫酸羟氯喹或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口服,干扰素雾化吸入,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或以上抗病毒药物,“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评估”。
上海方案”也提醒,医生需慎用糖皮质激素;每周2次皮下注射胸腺肽,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阻止病情重症化、缩短排毒时间有一定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上海方案”进行详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在国家版中没有详细展开,“上海方案”中提及,保持免疫功能良好状态,包括饮食、电解质平衡、适当吸氧、睡眠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很重要。
上海发现确诊患儿症状均较轻,作为执笔专家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告诉记者,患儿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不盲目追随抗病毒药物,“轻型患儿仅需对症口服给药治疗,普通型患儿除对症口服给药治疗外,辅以中成药治疗”。
针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国家版之前在第六版诊疗方案出台之后,专门增补一文。“上海方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除强调循环支持、肺部保护、冬眠疗法,还提及肠道功能等内环境紊乱的调整与保护。至于此前提及的“炎症风暴”问题,临床并不多见,还是局限于少数病例中。
最新版国家指南提到的对重型和危重型病毒核酸阳性患者,试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上海方案”也纳入了,并明确:起病14天内予以输注可能疗效更好;在病程后期如持续检出病毒核酸,也可试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
此外,“上海方案”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救治能提高患者协同疗效。对普通型患者,给予中药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加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普通型转重型的发生;对于纳差、呕恶、腹胀、乏力、焦虑失眠等,给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明确“六大出院标准”,出院后管理也写入方案
对全国一直在关注的出院患者管理问题上,“上海方案”提出了6条标准,必须同时符合才可出院:
体温恢复正常大于3天;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粪便病原核酸检测也阴性;总病程超过2周。
出院患者如何管理?“上海方案”谈到,目前仍应密切随访。建议在患者出院后居家休息2周,第2周和第4周至指定的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对出院患者的管理,“上海方案”还建议2周内由专业人员上门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
作为“上海方案”执笔专家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ECMO治疗中心李欣告诉记者,“上海方案”最大亮点在于是以临床证据说话的,是总结了300多例上海确诊患者的救治经验,治疗上注重患者整体免疫机能的维护和内环境与营养的整体维持,以及时纠正缺氧为第一要务,根据阶段性临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称,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极度肥胖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部分患者在发病后1周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损伤。进展至重症的时间约为8.5天。
“上海方案”提醒,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
中西医综合治疗体现上海特色,康复者血浆疗法纳入
在救治方案上,“上海方案”提出可试用硫酸羟氯喹或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口服,干扰素雾化吸入,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或以上抗病毒药物,“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评估”。
上海方案”也提醒,医生需慎用糖皮质激素;每周2次皮下注射胸腺肽,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阻止病情重症化、缩短排毒时间有一定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上海方案”进行详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在国家版中没有详细展开,“上海方案”中提及,保持免疫功能良好状态,包括饮食、电解质平衡、适当吸氧、睡眠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很重要。
上海发现确诊患儿症状均较轻,作为执笔专家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告诉记者,患儿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不盲目追随抗病毒药物,“轻型患儿仅需对症口服给药治疗,普通型患儿除对症口服给药治疗外,辅以中成药治疗”。
针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国家版之前在第六版诊疗方案出台之后,专门增补一文。“上海方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除强调循环支持、肺部保护、冬眠疗法,还提及肠道功能等内环境紊乱的调整与保护。至于此前提及的“炎症风暴”问题,临床并不多见,还是局限于少数病例中。
最新版国家指南提到的对重型和危重型病毒核酸阳性患者,试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上海方案”也纳入了,并明确:起病14天内予以输注可能疗效更好;在病程后期如持续检出病毒核酸,也可试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
此外,“上海方案”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救治能提高患者协同疗效。对普通型患者,给予中药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加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普通型转重型的发生;对于纳差、呕恶、腹胀、乏力、焦虑失眠等,给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明确“六大出院标准”,出院后管理也写入方案
对全国一直在关注的出院患者管理问题上,“上海方案”提出了6条标准,必须同时符合才可出院:
体温恢复正常大于3天;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粪便病原核酸检测也阴性;总病程超过2周。
出院患者如何管理?“上海方案”谈到,目前仍应密切随访。建议在患者出院后居家休息2周,第2周和第4周至指定的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对出院患者的管理,“上海方案”还建议2周内由专业人员上门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
作为“上海方案”执笔专家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ECMO治疗中心李欣告诉记者,“上海方案”最大亮点在于是以临床证据说话的,是总结了300多例上海确诊患者的救治经验,治疗上注重患者整体免疫机能的维护和内环境与营养的整体维持,以及时纠正缺氧为第一要务,根据阶段性临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