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正文摘要:
备受关注的“上海方案”终于出炉了。3月2日,《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正式公布,此共识由代表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最强医学力量的30位专家,通过对临床300多例病患的研究总结,并充分吸取国内外同行的救治经验,最终形成“上海方案”。这份方案有哪些亮点,患者是否能更快痊愈了?“上海方案”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类,潜伏期为1-14天不等,多为3-7天,平均为6.4天。“上海方案”提醒,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此外,“上海方案”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救治能提高患者协同疗效。“上海方案”谈到,目前仍应密切随访。
专家说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谷晓红:病毒已变异成另一种病,新冠肺炎应改称新冠病毒传染病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进入关键时期。新华社12月5日晚发文指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当晚,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召开专家共识会。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介绍,这次会议上,她和十几名副主任委员达成共识: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谷晓红认为应侧重中西医协同,预防思路也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在出现轻症的情况下,可服用中药汤剂或常见中成药居家治疗。如出现发烧、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
“新冠病毒已变异成另一种病”
谷晓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同时也是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家。
“实际上,新冠病毒在2019年年底出现时,使用‘肺炎’称呼就不是很准确。因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得肺炎,可能造成的还会是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经过这三年,从专家的角度来说,病毒已经变异成了另一种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时传染性极强,我们就称之为新冠病毒传染病。”谷晓红说。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极强,R0值超过10,即一个感染者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传染超过10人。目前北京市流行的奥密克戎BF.7亚分支R0值可高达18.6,在病例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市民面临着感染风险。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解读和落实二十条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一些政策正在调整。如何面对新冠病毒,已经不仅是一个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已经达成共识,把新冠肺炎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之所以没有叫‘新冠病毒感染病’,是为了强调它的强传染性。”谷晓红说,目前广东一些专家提议把病毒称作新冠病毒感冒,但“感冒”同样没有强调传染性。命名突出传染性,有助于提示民众做好防护,因为有基础病的人还要注意防止感染后发展为重症。
思路应从被动检测转向主动预防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月1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到,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谷晓红认为,当前面对奥密克戎,中西医协同应是重点,在未来应更多强调。预防思路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除接种疫苗外,中药在预防、治疗、诊断方面都会起到很大作用。“从预防来讲,《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体内的环境调整后,包括新冠病毒在内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病毒和细菌,不一定会使人感染。所以有的人会得,有的人不得,和内因有很大关系。”
备受关注的“上海方案”终于出炉了。3月2日,《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正式公布,此共识由代表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最强医学力量的30位专家,通过对临床300多例病患的研究总结,并充分吸取国内外同行的救治经验,最终形成“上海方案”。这份方案有哪些亮点,患者是否能更快痊愈了?“上海方案”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类,潜伏期为1-14天不等,多为3-7天,平均为6.4天。“上海方案”提醒,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此外,“上海方案”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救治能提高患者协同疗效。“上海方案”谈到,目前仍应密切随访。
专家说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谷晓红:病毒已变异成另一种病,新冠肺炎应改称新冠病毒传染病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进入关键时期。新华社12月5日晚发文指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当晚,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召开专家共识会。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介绍,这次会议上,她和十几名副主任委员达成共识: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谷晓红认为应侧重中西医协同,预防思路也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在出现轻症的情况下,可服用中药汤剂或常见中成药居家治疗。如出现发烧、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
“新冠病毒已变异成另一种病”
谷晓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同时也是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家。
“实际上,新冠病毒在2019年年底出现时,使用‘肺炎’称呼就不是很准确。因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得肺炎,可能造成的还会是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经过这三年,从专家的角度来说,病毒已经变异成了另一种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时传染性极强,我们就称之为新冠病毒传染病。”谷晓红说。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极强,R0值超过10,即一个感染者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传染超过10人。目前北京市流行的奥密克戎BF.7亚分支R0值可高达18.6,在病例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市民面临着感染风险。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解读和落实二十条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一些政策正在调整。如何面对新冠病毒,已经不仅是一个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已经达成共识,把新冠肺炎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之所以没有叫‘新冠病毒感染病’,是为了强调它的强传染性。”谷晓红说,目前广东一些专家提议把病毒称作新冠病毒感冒,但“感冒”同样没有强调传染性。命名突出传染性,有助于提示民众做好防护,因为有基础病的人还要注意防止感染后发展为重症。
思路应从被动检测转向主动预防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月1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到,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谷晓红认为,当前面对奥密克戎,中西医协同应是重点,在未来应更多强调。预防思路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除接种疫苗外,中药在预防、治疗、诊断方面都会起到很大作用。“从预防来讲,《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体内的环境调整后,包括新冠病毒在内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病毒和细菌,不一定会使人感染。所以有的人会得,有的人不得,和内因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