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回应重启IPO:未启动上市计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7)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5、西部策略:春意渐起 行情延续
跨年行情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市场整体趋于均衡。随着流动性环境转向充裕,叠加盈利预期的切换,我们认为跨年行情将逐步由前期情绪修复驱动转向盈利预期驱动。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背景下,医药与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年初政策预期升温,电力,通信,计算机,电子等于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
6、广发策略:“春季躁动”助力“破晓”
A股“破晓”下的“春季躁动”已经展开。岁末年初经济/盈利数据“真空期”、中国年初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一轮考核初期的容错率较高提升风险偏好,3因素共同驱动年初的“春季躁动”。历史上“春季躁动”提前结束(08年/18年/20年)或者未触发(22年)一般是遭遇了“重大不确定性”冲击,而当前“中国经济重启”确定性高,23年“春季躁动”已经启动。A股“春季躁动”助力“破晓”,继续配置“托底 重建”。历史数据显示:A股“春季躁动”领涨行业大多具备“当期市场主线 前期强势行业 盈利预期上修行业”等特征,而受益于“托底 重建”的地产链和消费/医药同时满足这3点特征。基于“景气”和“股市特征”的综合评价体系,当前部分消费细分行业继续上涨的弹性和确定性仍较高。
7、兴证策略:修复行情的条件已经具备
2022年A股在系统性风险冲击下又一次来到底部区域。而2023年,无论是估值还是盈利均有修复空间。截至2023年1月6日,上证综指12.6倍、创业板指40.1倍的PE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与此同时,股权风险溢价也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72%和95%的历史高位。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2023年中国资产也是具备高性价比的地方。新年以来仅4个交易日,陆股通北上资金便流入200亿,背后一方面是海外资金年初配置带来的“开门红”效应。但更重要的是,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2022年“内忧外患”导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动力减弱、甚至一度大幅流出,而当前,不管是对经济、对地产风险、还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都在明显缓解和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
8、粤开策略:外资流入助推春季躁动行情
从技术角度分析,本周沪指日线连续放量上涨,收获跨年五连阳,突破多条均线。虽然周五受外围股市下跌影响,午后指数冲高回落,但依然收在120日均线上方,处于3150点位以上,显示出市场做多力量较强,指数反弹趋势有望持续。值得注意的是,周四沪指放量上涨,但在3129点附近留下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建议投资者关注短期缺口回补压力。展望后市,在流动性维持充裕和基本面稳中向好双轮驱动之下,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叠加近期外资大幅流入,有望助推A股上演春季躁动行情。后市建议均衡配置,关注年报预喜板块以及外资大幅流入的大金融和大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9、信达证券:熊转牛第一波的上涨高度
过去2年压制股市的主要利空(疫情、房地产、人民币汇率、美联储加息)在2022年10月开始已经有所反转。我们认为之所以指数过去2个月涨幅比较慢,或是受到了熊市惯性的影响,这一影响类似2012年11月和2018年12月,影响一旦过去,股市有望进一步加速上涨。对比A股和美股的熊转牛第一波上涨,如果是指数跌幅不超过30%的小级别熊市,一旦熊市结束,指数可能在第一波上涨中,就修复过去1年熊市的大部分跌幅,类似的案例可以参考2012年12月和2019年Q1,而且上涨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市场预期改善的强度,而不是经济高频指标改善的力度。2019年Q1,经济指标的改善力度和广度都小于2012年12月,但这并没有影响2019年Q1的涨幅。
跨年行情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市场整体趋于均衡。随着流动性环境转向充裕,叠加盈利预期的切换,我们认为跨年行情将逐步由前期情绪修复驱动转向盈利预期驱动。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背景下,医药与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年初政策预期升温,电力,通信,计算机,电子等于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
6、广发策略:“春季躁动”助力“破晓”
A股“破晓”下的“春季躁动”已经展开。岁末年初经济/盈利数据“真空期”、中国年初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一轮考核初期的容错率较高提升风险偏好,3因素共同驱动年初的“春季躁动”。历史上“春季躁动”提前结束(08年/18年/20年)或者未触发(22年)一般是遭遇了“重大不确定性”冲击,而当前“中国经济重启”确定性高,23年“春季躁动”已经启动。A股“春季躁动”助力“破晓”,继续配置“托底 重建”。历史数据显示:A股“春季躁动”领涨行业大多具备“当期市场主线 前期强势行业 盈利预期上修行业”等特征,而受益于“托底 重建”的地产链和消费/医药同时满足这3点特征。基于“景气”和“股市特征”的综合评价体系,当前部分消费细分行业继续上涨的弹性和确定性仍较高。
7、兴证策略:修复行情的条件已经具备
2022年A股在系统性风险冲击下又一次来到底部区域。而2023年,无论是估值还是盈利均有修复空间。截至2023年1月6日,上证综指12.6倍、创业板指40.1倍的PE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与此同时,股权风险溢价也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72%和95%的历史高位。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2023年中国资产也是具备高性价比的地方。新年以来仅4个交易日,陆股通北上资金便流入200亿,背后一方面是海外资金年初配置带来的“开门红”效应。但更重要的是,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2022年“内忧外患”导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动力减弱、甚至一度大幅流出,而当前,不管是对经济、对地产风险、还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都在明显缓解和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
8、粤开策略:外资流入助推春季躁动行情
从技术角度分析,本周沪指日线连续放量上涨,收获跨年五连阳,突破多条均线。虽然周五受外围股市下跌影响,午后指数冲高回落,但依然收在120日均线上方,处于3150点位以上,显示出市场做多力量较强,指数反弹趋势有望持续。值得注意的是,周四沪指放量上涨,但在3129点附近留下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建议投资者关注短期缺口回补压力。展望后市,在流动性维持充裕和基本面稳中向好双轮驱动之下,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叠加近期外资大幅流入,有望助推A股上演春季躁动行情。后市建议均衡配置,关注年报预喜板块以及外资大幅流入的大金融和大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9、信达证券:熊转牛第一波的上涨高度
过去2年压制股市的主要利空(疫情、房地产、人民币汇率、美联储加息)在2022年10月开始已经有所反转。我们认为之所以指数过去2个月涨幅比较慢,或是受到了熊市惯性的影响,这一影响类似2012年11月和2018年12月,影响一旦过去,股市有望进一步加速上涨。对比A股和美股的熊转牛第一波上涨,如果是指数跌幅不超过30%的小级别熊市,一旦熊市结束,指数可能在第一波上涨中,就修复过去1年熊市的大部分跌幅,类似的案例可以参考2012年12月和2019年Q1,而且上涨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市场预期改善的强度,而不是经济高频指标改善的力度。2019年Q1,经济指标的改善力度和广度都小于2012年12月,但这并没有影响2019年Q1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