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胡福明教授去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3)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1月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于当日上午6时许不幸离世,享年87岁,该工作人员表示,胡福明去世很突然,大家都感到很痛心。
《光明日报》此前发文介绍,胡福明,1935年7月出生,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他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作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
2021年3月24日《光明日报》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版再次刊登了胡福明的署名文章,文中称:“大概是在1977年7月初,我确定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主题,来写一篇文章。我重读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论述,还有《实践论》。真理的实践标准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作结论;二是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即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篇文章的主要任务是否定‘两个凡是’,要集中火力,因而重点论述前一方面,对于后一方面点到为止就行了,以防止片面性。理论联系实际也是一个重要原则,必须提一下,但不展开,一切都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来写,不能冲淡了主题。”
胡福明在文中表示,为了让这篇文章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我着重强调了这么几层意思: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自觉运用实践标准检验自己的理论,以证实、修正、发展自己理论的典范;二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在组织材料时,主要论点、论据都引用马列著作的原文,完整、准确,这是当时写文章的一个通行方法。
胡福明回忆说,文章写好后,在9月初寄给了光明日报理论部哲学组组长王强华。他们是在南京的一个会上认识的,他跟胡福明约稿,并没有出题目,“我就把这篇文章寄给他了。后来这篇文章经过多位同志的反复修改、打磨,题目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胡耀邦同志审定后,于1978年5月10日先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出,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公开发表,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胡福明表示,这篇文章没有多少理论上的创造,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高校的每个哲学教员都知道的。“我不过是抓住了一种重要的时间节点,担负起作为一个党员、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我就是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喊一嗓子’。”
南京大学档案馆此前发布的文章介绍,胡福明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农民家庭,小学和中学时代都在家乡度过。在北京大学读完本科,人民大学读完研究生班后,分配到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除了起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福明年轻时还曾救下过一名落水小女孩,据在该校档案馆保存的1981年4月26日的《南京大学报》上,有一篇步惜渔老师写的新闻报道《胡福明下水救小孩》,文中称当年的一天,玄武湖动物园东面的湖边突然传来一个妇女的呼救声,有一个小女孩在离岸边约两米远的水中挣扎。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同志立即赶到孩子落水的地方,顾不得摘下眼镜和手表,就跳进齐胸的冷水里,迅速地把小女孩救了上来。孩子的妈妈感激不尽,忙问他的姓名,他却说:“快把孩子抱回家吧,别让她冻病了。”而他自己,却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在附近饭店的仓库里等了近两个小时,一直到家人送来干衣服换上才回家。
后来才知道,这位中年同志就是该校的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
(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