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刻在村口的石碑上,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余村人心中。”在外国语学院2019级洪侠倩的眼中,余村人正是靠着这句话,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洪侠倩是宁波大学第十五期青年人才学院的学员,家乡在安吉县。今年暑假,宁波大学团委发起组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青年寻访行动,梳理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各地的调研情况,组织同学们回到各自家乡、来到总书记走过的地方,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观察自己的家乡,洞见家乡沧桑巨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优质的矿石资源是余村的“摇钱树”,余村人凭此成为安吉“普富村”,付出的代价却是生态环境的满目疮痍。2005年,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余村以此为基点,找寻新的方向,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绿富美”的康庄大道。十多年来,余村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2020年,习近平再次到安吉余村调研时指出,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看到家乡的绿色转型,洪侠倩决定结合自己英语专业的优势,用中英双语话余村之变,她制作宣传视频的方式给宁大师生带来一场视听的盛宴,将绿色发展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一同见证家乡美丽蝶变。
与洪侠倩一样,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的55名学员,纷纷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家乡的十年变迁。实践成果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有认真剪辑过的双语视频,有赞美家乡的书法作品,有精心制作的宣传册,有特意为家乡创作的诗歌……
宁波大学团委副书记桂尚书表示,该校青年人才学院将坚持采用这一种方式,让同学们走入真实的社会场景,了解国情民情,淬炼意志品质,增强实干本领,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满怀信心和豪情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对话”,用耳朵倾听红色故事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永远在我的心中。”86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如九再次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后激动地说。这是他与宁大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的同学们进行交流时的场景。
宁大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成员王思莹说:“在与张爷爷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信仰的力量,炽热且坚定。”
据了解,宁大成立了多个红色宣讲团,引导学子传承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今年是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踏上“寻访老党员、忆峥嵘岁月”之路的第八个年头。团队从共富视角出发,对77名退伍老兵展开访谈,聆听他们的从军、创业故事,学习他们身上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实现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对话。
“宁波主要是三块文化,一是河姆渡文化;二是姚江文化;第三块就是以梁弄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余姚市梁弄镇的黄志昌为宁波大学“乡村记忆留声”实践团讲述梁弄镇的红色革命文化,团队成员倾听红色故事,感受中国力量。团队已跨越祖国10个省份,调研206个乡村,寻访乡村记忆2000多天,采访1.5万余名村民,转录口述史料4500万字。团队编修的《史家码村史》被誉为“公众村史的扛鼎之作”,《三塘村史》作为流程化编纂的首个试点,现已编修完成25万字初稿,即将付梓出版。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入史,实现文化凝根铸魂。
一次“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的日子,一场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宁波大学南天门举行。“青春告白祖国,强国复兴有我”,全校师生通过集体宣誓,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热爱、对党无限的忠诚,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洪侠倩是宁波大学第十五期青年人才学院的学员,家乡在安吉县。今年暑假,宁波大学团委发起组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青年寻访行动,梳理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各地的调研情况,组织同学们回到各自家乡、来到总书记走过的地方,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观察自己的家乡,洞见家乡沧桑巨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优质的矿石资源是余村的“摇钱树”,余村人凭此成为安吉“普富村”,付出的代价却是生态环境的满目疮痍。2005年,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余村以此为基点,找寻新的方向,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绿富美”的康庄大道。十多年来,余村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2020年,习近平再次到安吉余村调研时指出,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看到家乡的绿色转型,洪侠倩决定结合自己英语专业的优势,用中英双语话余村之变,她制作宣传视频的方式给宁大师生带来一场视听的盛宴,将绿色发展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一同见证家乡美丽蝶变。
与洪侠倩一样,宁波大学青年人才学院的55名学员,纷纷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家乡的十年变迁。实践成果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有认真剪辑过的双语视频,有赞美家乡的书法作品,有精心制作的宣传册,有特意为家乡创作的诗歌……
宁波大学团委副书记桂尚书表示,该校青年人才学院将坚持采用这一种方式,让同学们走入真实的社会场景,了解国情民情,淬炼意志品质,增强实干本领,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满怀信心和豪情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对话”,用耳朵倾听红色故事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永远在我的心中。”86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如九再次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后激动地说。这是他与宁大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的同学们进行交流时的场景。
宁大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成员王思莹说:“在与张爷爷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信仰的力量,炽热且坚定。”
据了解,宁大成立了多个红色宣讲团,引导学子传承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今年是海运学院红色基因宣讲团踏上“寻访老党员、忆峥嵘岁月”之路的第八个年头。团队从共富视角出发,对77名退伍老兵展开访谈,聆听他们的从军、创业故事,学习他们身上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实现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对话。
“宁波主要是三块文化,一是河姆渡文化;二是姚江文化;第三块就是以梁弄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余姚市梁弄镇的黄志昌为宁波大学“乡村记忆留声”实践团讲述梁弄镇的红色革命文化,团队成员倾听红色故事,感受中国力量。团队已跨越祖国10个省份,调研206个乡村,寻访乡村记忆2000多天,采访1.5万余名村民,转录口述史料4500万字。团队编修的《史家码村史》被誉为“公众村史的扛鼎之作”,《三塘村史》作为流程化编纂的首个试点,现已编修完成25万字初稿,即将付梓出版。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入史,实现文化凝根铸魂。
一次“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的日子,一场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宁波大学南天门举行。“青春告白祖国,强国复兴有我”,全校师生通过集体宣誓,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热爱、对党无限的忠诚,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