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都去了哪些国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也正因如此,徐颖表示,早已做过调研、对欧洲汽车市场有一定洞察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与海外“地主”——即贸易代理商合作的方式,出口并销售产品,减少自建4S店的成本与精力投入,目的就是降低各种风险。
同时,为了保证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之后有一定的海外销量,多数车企与海外代理商往往会发力商用需求——将新车批量“压”给出租车企业,甚至汽车租赁公司。
“大家的售前、售后靠的都是海外代理商,只有蔚来,目前宣布是在海外开直营店。”徐颖同时强调,蔚来高调“出海”欧洲四国,目前主推“以租代售”的订阅模式,“估计也是从消费习惯、利润等方面考量,但前期投入的成本高,风险大。”
不难看出,自主新能源汽车在“出海”路上,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既然吃力不讨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何不扎实着眼于国内的万亿市场,非要争相“出海”呢?
「02」
“打卡式出海”是另一种品宣?
“新能源车出海,车企或许更看重的是有和没有,而不是销量和利润。”
针对目前自主新能源汽车争相“出海”的现象,在一家国内传统车企负责海外业务的 Alan将其比作海外“打卡”——沿用已有成熟、现成的“出海”模式和路线,且“出海”目的不只是为了卖车。
Alan表示,这里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无论是比亚迪、红旗等传统车企的代表,还是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几乎所有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首选的目标,都是挪威。
这是因为,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相关政策也更友好。
因此,挪威成为自主新能源汽车海外“试水”的第一站,一旦在挪威站稳脚跟之后,在欧洲另外几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的国家转一圈,终极目标便是“BBA大本营”——德国了。
“车在海外卖多卖少、赚不赚钱无所谓,进入欧洲尤其德国市场才是最关键的。”Alan 坦言,之所以自主新能源车企的“出海”宣传都很高调,是因为最终目标是做好国内市场的品宣。
在他看来,自主品牌通过进入海外尤其是德国市场,可以传达一种信息,让国内消费者知晓其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都已经得到海外消费者、汽车工业强国市场充分认可的感觉,这样可以提振用户选择品牌、购买产品时的信心。
“当然,也有车企打卡欧洲市场之后,选择进军日本市场的,但道理相同。和德国一样,日本也属于传统汽车工业大国,还是‘两田’的老家,车企的产品得到日本市场肯定,同样能增强本地消费者购买的信心。”
从乘联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国家中,泰国、印度、孟加拉等地,规模占比并不低。然而却少有车企大力宣传其“出海”上述地区的消息,原因不得而知。
至于自主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定价,往往比国内高出许多,更是经常被车企作为宣传重点。Alan 对此解释,车企通过代理商方式进军海外,除非亏本卖,不然其定价铁定要高于国内市场。
“在国内生产,通过海运出口到国外,运输费、仓储费、代理机构的利润,都是成本呀,所以卖给国外消费者的价格高是理所当然的,天津港的进口车,也都很贵呀。车企要降低成本,只能在海外建工厂,或者在当地合资生产。 ”
他认为,国内车企“出海”成本高、定价高,本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但在部分车企宣传中,却成了宣传“重点”,目的也是加强品宣。
事实上,对于最近几年刚刚打入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而言,要想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肯定需要时间的沉淀。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谙该道理的车企,自然将“出海”当成一种营销的“方式”,提振国内用户信心。只是,类似的方法,多少也体现出了一些缺乏自信的心态。
同时,为了保证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之后有一定的海外销量,多数车企与海外代理商往往会发力商用需求——将新车批量“压”给出租车企业,甚至汽车租赁公司。
“大家的售前、售后靠的都是海外代理商,只有蔚来,目前宣布是在海外开直营店。”徐颖同时强调,蔚来高调“出海”欧洲四国,目前主推“以租代售”的订阅模式,“估计也是从消费习惯、利润等方面考量,但前期投入的成本高,风险大。”
不难看出,自主新能源汽车在“出海”路上,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既然吃力不讨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何不扎实着眼于国内的万亿市场,非要争相“出海”呢?
「02」
“打卡式出海”是另一种品宣?
“新能源车出海,车企或许更看重的是有和没有,而不是销量和利润。”
针对目前自主新能源汽车争相“出海”的现象,在一家国内传统车企负责海外业务的 Alan将其比作海外“打卡”——沿用已有成熟、现成的“出海”模式和路线,且“出海”目的不只是为了卖车。
Alan表示,这里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无论是比亚迪、红旗等传统车企的代表,还是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几乎所有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首选的目标,都是挪威。
这是因为,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相关政策也更友好。
因此,挪威成为自主新能源汽车海外“试水”的第一站,一旦在挪威站稳脚跟之后,在欧洲另外几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的国家转一圈,终极目标便是“BBA大本营”——德国了。
“车在海外卖多卖少、赚不赚钱无所谓,进入欧洲尤其德国市场才是最关键的。”Alan 坦言,之所以自主新能源车企的“出海”宣传都很高调,是因为最终目标是做好国内市场的品宣。
在他看来,自主品牌通过进入海外尤其是德国市场,可以传达一种信息,让国内消费者知晓其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都已经得到海外消费者、汽车工业强国市场充分认可的感觉,这样可以提振用户选择品牌、购买产品时的信心。
“当然,也有车企打卡欧洲市场之后,选择进军日本市场的,但道理相同。和德国一样,日本也属于传统汽车工业大国,还是‘两田’的老家,车企的产品得到日本市场肯定,同样能增强本地消费者购买的信心。”
从乘联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国家中,泰国、印度、孟加拉等地,规模占比并不低。然而却少有车企大力宣传其“出海”上述地区的消息,原因不得而知。
至于自主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定价,往往比国内高出许多,更是经常被车企作为宣传重点。Alan 对此解释,车企通过代理商方式进军海外,除非亏本卖,不然其定价铁定要高于国内市场。
“在国内生产,通过海运出口到国外,运输费、仓储费、代理机构的利润,都是成本呀,所以卖给国外消费者的价格高是理所当然的,天津港的进口车,也都很贵呀。车企要降低成本,只能在海外建工厂,或者在当地合资生产。 ”
他认为,国内车企“出海”成本高、定价高,本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但在部分车企宣传中,却成了宣传“重点”,目的也是加强品宣。
事实上,对于最近几年刚刚打入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而言,要想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肯定需要时间的沉淀。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谙该道理的车企,自然将“出海”当成一种营销的“方式”,提振国内用户信心。只是,类似的方法,多少也体现出了一些缺乏自信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