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新选秀歌手的安乐与忧患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新选秀歌手的安乐与忧患


应朋友的邀请去看了一场演出,某选秀节目出来的三位歌手“拼”了一场,由三家公司合办的巡演由此拉开序幕。
因为跟其中一位歌手比较熟,知道她音乐道路的艰辛,所以为她由衷感到高兴。对于像她这样的“新选秀歌手”来说,能够有公司来运作,肯定要比单打独斗省点心。
所谓“新选秀歌手”,是跟从前快男快女好男儿等相区别的。选秀节目的分水岭,在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在此之前,从2004年第一届超女开始,选秀选的是“偶像”,是借助电视手段来养成粉丝。快男快女的佼佼者,从选秀结束正式出道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从而为后续“粉丝经济”奠定了基础。
所以,2004到2014年,第一个选秀十年里,基本上就是“粉丝经济时代”,“芒果系”的运作都是在想法设法地促成和扩大粉丝消费。而这十年来,我们经常看到说选秀毁音乐的论调,现在看起来,这其实跟老选秀的特性有关,“粉丝经济”的重点是人,而非作品,它必然无法承载某些功能——音乐行业缺的是好的歌手和作品,而事实证明,快男快女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2012年开始,新选秀时代到来。从《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到《我是歌手》、《Hi歌》、《蒙面歌王》,都把焦点从“制造偶像”到发现歌手和作品上,歌手和作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机会。
对于歌手而言,这肯定是好事。比如我认识的一位男歌手,从前曾经是快男前十选手,却因为形象等原因在“旧选秀时代”没能获得什么机会,但借由《中国好声音》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春天,现在过得挺不错的。
也有个别选手,如吴莫愁,因为偶像潜质突出,于是在资源和渠道的配合下成为新的粉丝消费品,但对于绝大多数选手,还是要拼唱歌、拼作品。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相比旧选秀节目,新选秀节目因为聚焦在演唱和作品上,所以其粉丝养成的功能相对是比较弱的。相比快女快男的偶像成材率,从《好声音》第一季到现在,也就只有吴莫愁一个能稍微能带动“粉丝经济”,其他人在主流视野几乎销声匿迹。
比如前面说的那场演出,虽然其中一位歌手有周华健的加持,虽然另一位歌手口碑不错,但现场的观众的反应却并不理想,偷偷了解了一下票房,惨淡得让人有些吃惊——我当年做小众乐队的巡演,都比这个数字要强。(何况宣传资源肯定是天壤之别)
因此,后续的运营任务就非常艰巨了。运营的比较好的,不断有作品问世,加上相应的推广,便能维持事业的发展。运营的不好的,有很多歌手就积压在库里。有一位业内朋友跟我说,灿星那边曾经跟他诉苦,称手里积压了百来号签约歌手,不知道该怎么做。
灿星精于节目制作,却不擅长艺人的经营,所以他们收购了专业的公司(当然娱乐),成立了梦响当然。
梦响当然的任务,就是为灿星经营艺人。这跟“美偶之父”Simon Fuller创办唱片公司19 Recordings一个道理。19 Recordings旗下签有Kelly Clarkson和Carrie Underwood等“选秀天后”,也只有借助专业团队来经营,选秀歌手才有可能在业内立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