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帝国为何訇然崩塌?(2)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最早对邵氏产生威胁的,就是脱离邵氏自组嘉禾公司的邹文怀,他过去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他的离去,使邵氏和邵逸夫都受到很大的打击。邵逸夫而后又错过了李小龙,最初邵逸夫没有把李小龙重视起来,本来想投身邵氏的李小龙,看到邵氏这样的态度,便毫不犹豫地投靠了嘉禾公司。李小龙回港后的第一部作品《唐山大兄》立刻轰动全港,新的天王巨星就此诞生。其后,李小龙不断推出优秀的动作电影给予邵氏重创,邵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敌。然而,上天仿佛真的是眷顾邵氏,1973年,李小龙溘然辞世,对于香港电影和中国电影来说,都是无法祢补的巨大损失。对于邵氏来说,却是难得的契机,总算能够咸鱼翻身了。
没有想到的是,邵逸夫这次又错过了一位天王巨星,这就是许冠文,许冠文完全是在邵氏走红,可是他不甘心一辈子只是做一个喜剧演员这么简单,他尝试着写剧本。当他把一个完成的剧本拿给邵逸夫看,并且要求平分票房收入时,邵逸夫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无奈之下,许冠文转投嘉禾,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这就是著名的《鬼马双星》。
从此以后,许冠文一发不可收拾,《半斤八两》、《摩登保镖》、《天才与白痴》等等佳作不断,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全港轰动,成为一代喜剧天王。这对邵氏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因为邵氏几乎没有人可以和许冠文抗衡,邵氏僵化的体制,也不可能会造就出第二个许冠文。如果不是许冠文果断地出走邵氏,那么也就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就了。
最后,还有邵氏公司错误的海外投资,导致巨额投资无法回笼,损失也是惨重的。80年代初中期,邵氏投资了《地球浩劫》、《银翼杀手》等好莱坞影片,几乎都是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这对于已经是强弩之末的邵氏电影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邵氏公司在85年宣布停产,看来还是一个明智之举。
总结一下,邵氏公司最后黯然收场的原因有三:一、僵化的制片制度,无法跟上时代潮流,后期错失了很多电影人才;二、领导者事业重心的转移,使邵氏公司资金和人员方面都难以维持;三、错误的海外投资,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在美国,像华纳、派拉蒙都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实邵氏完全有实力成为华纳那样的百年老字号的电影公司,只是由于种种错误的决定,使这个电影王国,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回忆。
没有想到的是,邵逸夫这次又错过了一位天王巨星,这就是许冠文,许冠文完全是在邵氏走红,可是他不甘心一辈子只是做一个喜剧演员这么简单,他尝试着写剧本。当他把一个完成的剧本拿给邵逸夫看,并且要求平分票房收入时,邵逸夫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无奈之下,许冠文转投嘉禾,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这就是著名的《鬼马双星》。
从此以后,许冠文一发不可收拾,《半斤八两》、《摩登保镖》、《天才与白痴》等等佳作不断,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全港轰动,成为一代喜剧天王。这对邵氏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因为邵氏几乎没有人可以和许冠文抗衡,邵氏僵化的体制,也不可能会造就出第二个许冠文。如果不是许冠文果断地出走邵氏,那么也就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就了。
最后,还有邵氏公司错误的海外投资,导致巨额投资无法回笼,损失也是惨重的。80年代初中期,邵氏投资了《地球浩劫》、《银翼杀手》等好莱坞影片,几乎都是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这对于已经是强弩之末的邵氏电影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邵氏公司在85年宣布停产,看来还是一个明智之举。
总结一下,邵氏公司最后黯然收场的原因有三:一、僵化的制片制度,无法跟上时代潮流,后期错失了很多电影人才;二、领导者事业重心的转移,使邵氏公司资金和人员方面都难以维持;三、错误的海外投资,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在美国,像华纳、派拉蒙都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实邵氏完全有实力成为华纳那样的百年老字号的电影公司,只是由于种种错误的决定,使这个电影王国,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