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孙楠式的德艺双馨真的够了!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每年春晚都难看。但是央视有一个优点,就是糟改自己的王牌节目,迎合观众,好歹也是有娱乐精神的。比如那年的《笑谈人生》,朱军上演了《艺术人生》全套的煽情戏码,冯巩见招拆招。在忆童年环节,冯巩忍不住弹幕:该起钢琴了。
“起钢琴”意味深长,相当于一档擅长煽情栏目的冲锋号。类似的还有领导人出访的时候先来一段“八月的法国,阳光明媚”,在大会总结的时候声音提高八度,介绍为工作三年不回家的伟大英雄时,主持人放慢语速、充沛感情,等待台下领掌的大哥啪啪啪。煽情的本质是一种情感包装,让原本质朴、正常的感情具备光鲜夺目的特质。

孙楠式的德艺双馨真的够了!


这些煽情里最常见的招数是镜头化,通过剪切、放大、特写感人之处,“艺术化处理、无节操升华”。这都是煽他人之情。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种煽情,叫煽自己的情。这种煽情往往不知不觉,擅长描述人们感情本质的米兰昆德拉给它取了个名字叫“kitsch”,翻译过来为媚俗,或刻奇。
什么是媚俗呢?他举了个例子:草坪上有一群孩子在大笑着奔跑,人们正常的反映当然是觉得感动,觉得温馨等等。但一个人可不可以面对这样的场面无动于衷,或者感到厌恶?昆德拉认为,当然是可以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会觉得,面对这样的场面无动于衷的人是冷血的,至少是不正常的,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看成那个不正常的人,于是,看到小孩和草坪的场景就会表现出感动、温馨的反应,以求得那种融入人类集体的安全感。久而久之,这种反映成了一种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反而遮蔽了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这就是一种自我煽情,觉得自己应该融入这种情境中,感动一下,否则会怀疑正常的情感反应。
其实正常人不会经常自我煽情,很多让人们陷入媚俗的情境,往往是外部环境的虚构,尤其是大众文化,从广告、新闻传媒等的不断暗示,最终合谋,扼杀正常的情感反应,让媚俗不断发生。我们再回头审视《我是歌手》歌王赛的焦点:为什么孙楠会临近决战时来一把老艺术家的高风亮节,发生“德艺双馨”的退赛行为艺术?是湖南卫视提前策划,还是孙楠来了大姨妈?
都不是,是孙楠的文工团病发作。这些年混迹各大电视台到处走穴的现场病。在以往,至少是在过去的娱乐节目默认逻辑里,这样的行为是可以得到好评的——其后孙楠接受采访的时候甚至坦诚:自己这么干“成全了汪涵”。为什么?因为长久以来,以央视、各大文工团为代表的主流文艺圈都在宣扬这种礼让的价值观:老红军把最后一把干粮给了小红军,老干部拿出自己的稿费资助下属,歌王歌后主动让出大奖成全新人。久而久之,孙楠觉得这么做“光彩”、“有范儿”,能够打动观众。而在长久的文宣大环境下,很多观众也是被这种价值观挟持而不自知的:看,孙楠老师真棒!为了弟弟妹妹们,连自己的荣誉都不要了。所以,一旦退赛这样的事情一发生,就会触发一种因为“谦让的道德大于公平竞赛精神,让我们感动吧!”的媚俗机制。
在以往,只要你敢干,就会有人呼应。
但显然孙楠低估了观众文娱观的进步,这项媚俗机制的触发度每况愈下:《中国梦之声》第一季,韩红因为喜欢的选手淘汰扬言罢赛,就被指责为不专业,因为你上节目是签合同拿工钱的。而孙楠自己这一手,在去年的《全能星战》里也已玩过一遍。当退赛成为一种博取观众廉价感动的常规招数被反复使用时,谅你孙楠舌灿莲花,也会因为情感的虚伪而被鄙视唾骂。至于赛后的自黑采访和所谓道歉,完全是想为自己傻逼的临场脱逃洗地。当你处心积虑做了一件不真诚的事,再多真诚的解释都是废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