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三国演义 永远的袁老先生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昨天上午睡醒后在床上翻手机,看到了袁阔成病逝的消息,突然之间就有些伤感。我们平时经常开玩笑,说是“听着某某的声音长大的”,但具体到袁老先生的评书,这就绝对不是开玩笑了。对于我这个70后来说,自从上初中后,每天中午放学后就赶快骑着车往家赶,不为别的,因为每天中午12点15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体育新闻。15分钟之后,各大电台的评书联播就伴随着千家万户的午饭粉墨登场了,很多人对中国古典名著的了解,都是从那个时间开始的。
袁老先生的《三国演义》是一部百听不厌的评书,反正对我来说,翻来覆去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后来只听就不过瘾了,还找来原著,听完后再去看,再去对比,就会发现评书里的情节和罗贯中写的有不少出入。再后来慢慢发现,袁老先生是把书中的一些封建迷信和牛鬼蛇神的糟粕给去除掉了,加入的则是更客观、更符合现实、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情节。与其他人单纯的讲故事不同,袁老先生的评书则更注重“评,”比如三国中那些重要人物的去世,他都会单独拿出一回的篇幅来回顾他们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堪称一部完整的评传。
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所以在报纸和杂志中看到关于袁老先生的报道,就格外注意。印象深刻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郑州的评书演员赵维莉对他的拜访,说老先生改编三国时,住在一个闹市区,环境很嘈杂,但人家就是闹中取静,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一字一句的把这部鸿篇巨制改完了;还有一篇是王刚回忆和袁老先生交往的故事,当时在电台录制时两人同住一个房间,王刚比对方小20多岁,但袁老先生作为老前辈,却给了“大刚子”很多关照和指点。有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忘年交,自然是很幸福的事情。
如果放在这个网络时代,袁老先生绝对该是大红大紫的人物,但即使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后,人们也只能看到他的评书,很少能了解他的幕后生活。有一次到《正大综艺》里当嘉宾,连杨澜都掩饰不住对袁老先生的崇拜:“袁老师不用猜题,您说什么我们都特信。”
在我看来,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应该排在首位,这和袁老先生的播讲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仅仅三百多回的评书,也无法把那个英雄辈出的故事讲述清楚,还会给后来者留下不小的疑问和谜团。比如,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执意要出兵报仇,蜀汉的文武百官苦苦相劝,但人家就是不听。等刘备发兵之后,诸葛亮发出了一声感叹:“若法孝直在,必能阻我主东征。”
这句话引来了我莫大的好奇,这个法孝直是谁?怎么这么大的本事?刘备为什么只听他的?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作为超级发烧友,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却找不到现成的著作,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闲暇的时候,就翻阅各种资料,查找法孝直的老底,原来这个人叫法正,是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曾经深受当朝皇帝的欣赏,亲自登门四次拜访,请他出山,但人家就是躲着不见。怪不得诸葛亮惹他不起呢,刘备不也就三顾茅庐吗?怎么跟人家那个世外高人的前辈相提并论呢?
想想看,袁老先生也让我成了三国文化的受益者。后来我把十几万字的《法正》贴在博客里,还引来了法正后裔的关注,留言说“谢谢您对我们祖先故事的书写。”那个连载还没贴完,点击率已经近百万了,不断有网友抱怨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怎么没有结局,我要生气了啊。”多么源远流长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啊。
袁老先生的《三国演义》是一部百听不厌的评书,反正对我来说,翻来覆去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后来只听就不过瘾了,还找来原著,听完后再去看,再去对比,就会发现评书里的情节和罗贯中写的有不少出入。再后来慢慢发现,袁老先生是把书中的一些封建迷信和牛鬼蛇神的糟粕给去除掉了,加入的则是更客观、更符合现实、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情节。与其他人单纯的讲故事不同,袁老先生的评书则更注重“评,”比如三国中那些重要人物的去世,他都会单独拿出一回的篇幅来回顾他们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堪称一部完整的评传。
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所以在报纸和杂志中看到关于袁老先生的报道,就格外注意。印象深刻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郑州的评书演员赵维莉对他的拜访,说老先生改编三国时,住在一个闹市区,环境很嘈杂,但人家就是闹中取静,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一字一句的把这部鸿篇巨制改完了;还有一篇是王刚回忆和袁老先生交往的故事,当时在电台录制时两人同住一个房间,王刚比对方小20多岁,但袁老先生作为老前辈,却给了“大刚子”很多关照和指点。有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忘年交,自然是很幸福的事情。
如果放在这个网络时代,袁老先生绝对该是大红大紫的人物,但即使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后,人们也只能看到他的评书,很少能了解他的幕后生活。有一次到《正大综艺》里当嘉宾,连杨澜都掩饰不住对袁老先生的崇拜:“袁老师不用猜题,您说什么我们都特信。”
在我看来,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应该排在首位,这和袁老先生的播讲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仅仅三百多回的评书,也无法把那个英雄辈出的故事讲述清楚,还会给后来者留下不小的疑问和谜团。比如,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执意要出兵报仇,蜀汉的文武百官苦苦相劝,但人家就是不听。等刘备发兵之后,诸葛亮发出了一声感叹:“若法孝直在,必能阻我主东征。”
这句话引来了我莫大的好奇,这个法孝直是谁?怎么这么大的本事?刘备为什么只听他的?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作为超级发烧友,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却找不到现成的著作,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闲暇的时候,就翻阅各种资料,查找法孝直的老底,原来这个人叫法正,是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曾经深受当朝皇帝的欣赏,亲自登门四次拜访,请他出山,但人家就是躲着不见。怪不得诸葛亮惹他不起呢,刘备不也就三顾茅庐吗?怎么跟人家那个世外高人的前辈相提并论呢?
想想看,袁老先生也让我成了三国文化的受益者。后来我把十几万字的《法正》贴在博客里,还引来了法正后裔的关注,留言说“谢谢您对我们祖先故事的书写。”那个连载还没贴完,点击率已经近百万了,不断有网友抱怨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怎么没有结局,我要生气了啊。”多么源远流长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