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为什么是世界文学名著?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被选入统编版选必上册外国小说专题学习单元。
不少学生其实都没读过小说,课堂上播放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介绍一下整部书的梗概。
短片结束时,大卫成了一名作家,他的妻子朵拉患上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出国旅行散心。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女仆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教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一个男生笑着说:这不是爽文吗?
我理解他说的“爽文”的意思。
大卫的妻子朵拉是个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当初也是大卫好不容易追上的,算是下嫁大卫的,但婚后生活并不理想。于是朵拉死了,大卫才能和艾妮斯结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也许,如果学生看的不是5分钟的短片,而是整本书,这种看法就不会有了吧。
《大卫·科波菲尔》不但是世界文学名著,还是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世界十大名著是《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飘》。
对这个结果一定会有不同看法,此处暂且不提,但《大卫·科波菲尔》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足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所有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狄更斯本人也曾说过:“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那么,《大卫·科波菲尔》到底是凭借什么成为了世界文学名著?
我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大卫·科波菲尔》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
也许,一部作品要成为一部名著,比故事情节更重要的就是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狄更斯作品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精神,其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狄更斯主张平等和博爱,在批判资本主义垢病的同时,希望世界能够变成一个具有道德秩序、饱含人性的“天国”。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使狄更斯的作品主题深刻。
即便身处维多利亚时期最黑暗的伦敦,大卫也能让人觉得努力做一个好人是美好的,爱与被爱是幸福的。
女仆辟果提在大卫的母亲去世后,对大卫无私的关爱和抚慰,让读者看到了“大爱”和“大善”。如果人们能像辟果提这般善良慈爱,就会抚平受伤的心灵,使其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看待生活,对待人生,迎来光明的未来。
这也许就是同样宣扬博爱的托尔斯泰对这部小说推崇有加的原因吧。
如果伟大的文学真能熏陶美好的人性的话,《大卫·科波菲尔》就是这么一部作品。
其次,《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觉得主人公大卫的形象,反倒不及次要人物塑造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加,小说中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就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发展的、多变的圆形人物,才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小说中的大卫自强自立、积极向上、宽厚善良。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自然是个好人,但在作品中就显得单薄了。
图片
反倒是米考伯夫妇、贝西姨婆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米考伯先生,不但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一个典型形象,还走进了词典。
作为下层小人物,他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不切实际、安于现状。或者说,他是一个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不少学生其实都没读过小说,课堂上播放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介绍一下整部书的梗概。
短片结束时,大卫成了一名作家,他的妻子朵拉患上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出国旅行散心。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女仆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教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一个男生笑着说:这不是爽文吗?
我理解他说的“爽文”的意思。
大卫的妻子朵拉是个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当初也是大卫好不容易追上的,算是下嫁大卫的,但婚后生活并不理想。于是朵拉死了,大卫才能和艾妮斯结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也许,如果学生看的不是5分钟的短片,而是整本书,这种看法就不会有了吧。
《大卫·科波菲尔》不但是世界文学名著,还是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世界十大名著是《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飘》。
对这个结果一定会有不同看法,此处暂且不提,但《大卫·科波菲尔》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足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所有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狄更斯本人也曾说过:“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那么,《大卫·科波菲尔》到底是凭借什么成为了世界文学名著?
我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大卫·科波菲尔》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
也许,一部作品要成为一部名著,比故事情节更重要的就是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狄更斯作品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精神,其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狄更斯主张平等和博爱,在批判资本主义垢病的同时,希望世界能够变成一个具有道德秩序、饱含人性的“天国”。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使狄更斯的作品主题深刻。
即便身处维多利亚时期最黑暗的伦敦,大卫也能让人觉得努力做一个好人是美好的,爱与被爱是幸福的。
女仆辟果提在大卫的母亲去世后,对大卫无私的关爱和抚慰,让读者看到了“大爱”和“大善”。如果人们能像辟果提这般善良慈爱,就会抚平受伤的心灵,使其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看待生活,对待人生,迎来光明的未来。
这也许就是同样宣扬博爱的托尔斯泰对这部小说推崇有加的原因吧。
如果伟大的文学真能熏陶美好的人性的话,《大卫·科波菲尔》就是这么一部作品。
其次,《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觉得主人公大卫的形象,反倒不及次要人物塑造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加,小说中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就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发展的、多变的圆形人物,才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小说中的大卫自强自立、积极向上、宽厚善良。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自然是个好人,但在作品中就显得单薄了。
图片
反倒是米考伯夫妇、贝西姨婆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米考伯先生,不但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一个典型形象,还走进了词典。
作为下层小人物,他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不切实际、安于现状。或者说,他是一个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