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渡,我的第二故乡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我的老家在原红旗山公社陈家坳大队连二塘,那是我的第一故乡。
家乡于1949年8月解放后,父亲从原保国民学校,调到了鸬鹚渡乡千工坝中小汤家村小学任教。母亲便带着我和妹妹也来到了这里。
1953年3月,父亲再被调到该乡大塘村小学,工作一个学期后,又被调到荷叶塘小学。
从鸬鹚渡到老家,有60余里,跋山涉水,交通十分不便。父亲为了工作,毅然决定把母亲、我和妹妹的户口迁到了鸬鹚渡。从此,在荷叶塘安家落户了。
在这里,我读完了初小、高小、初中和高中,并参加了教育工作,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步入青春盛年。
直到1969年8月,当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后,我才举家迁回老家。当过教师,被调任过红旗山公社党委办公室和三堂街金矿办公室工作。辗转多年之后,我才真正发觉,学校才是我的归属之地,重返教育单位,继承父亲的事业,也才是我的必归之路。于是,1978年8月,我又回到了鸬鹚渡,在公社中学当上了一名教师。1988年8月,才被县教育局调回三堂街镇中学。
在我人生走过的这近40年的岁月里,有30年是在鸬鹚渡度过的。是鸬鹚渡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鸬鹚渡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热爱鸬鹚渡。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有鸬鹚渡的古老传说,石人塘、千工坝的动人故事,浮邱山古寺香火千年不衰,板溪锑矿闻名中外,还有叱咤风云的张子清烈士的故事。这里有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翡翠的丘冈,美丽的村庄,滔滔不绝的板溪、锡溪、罗溪汇合而成的沾溪水长流不断。更有淳朴的民风,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用汗水浇灌这片土地,用心血建设山村,把荟萃人文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创建出如诗如画的人间天堂。
我难忘鸬鹚渡。
这里,人才辈出,毓秀钟灵。有荷叶塘的童年乐趣,千工坝的琅琅书声,淘金山上育人出硕果的喜讯。还有从小学到高中的百年学府长盛不衰,农业中学曾有过的辉煌,众多劳动模范的荣耀,这些故事将载入史册,启迪后人。恩师的谆谆教诲,益友的激励相帮,人民的尊师重教,一一铭刻心田,催人奋进。更有一代又一代人才,从这里出发,或是飞上了祖国的蓝天,或是站立于学校讲台,或是攻关在科研单位,或是紧握枪杆保家卫国,他们施展才华,把智慧和力量献给祖国和人民,创造出人间奇迹。
鸬鹚渡,我的第二故乡,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终生难忘!
家乡于1949年8月解放后,父亲从原保国民学校,调到了鸬鹚渡乡千工坝中小汤家村小学任教。母亲便带着我和妹妹也来到了这里。
1953年3月,父亲再被调到该乡大塘村小学,工作一个学期后,又被调到荷叶塘小学。
从鸬鹚渡到老家,有60余里,跋山涉水,交通十分不便。父亲为了工作,毅然决定把母亲、我和妹妹的户口迁到了鸬鹚渡。从此,在荷叶塘安家落户了。
在这里,我读完了初小、高小、初中和高中,并参加了教育工作,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步入青春盛年。
直到1969年8月,当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后,我才举家迁回老家。当过教师,被调任过红旗山公社党委办公室和三堂街金矿办公室工作。辗转多年之后,我才真正发觉,学校才是我的归属之地,重返教育单位,继承父亲的事业,也才是我的必归之路。于是,1978年8月,我又回到了鸬鹚渡,在公社中学当上了一名教师。1988年8月,才被县教育局调回三堂街镇中学。
在我人生走过的这近40年的岁月里,有30年是在鸬鹚渡度过的。是鸬鹚渡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鸬鹚渡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热爱鸬鹚渡。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有鸬鹚渡的古老传说,石人塘、千工坝的动人故事,浮邱山古寺香火千年不衰,板溪锑矿闻名中外,还有叱咤风云的张子清烈士的故事。这里有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翡翠的丘冈,美丽的村庄,滔滔不绝的板溪、锡溪、罗溪汇合而成的沾溪水长流不断。更有淳朴的民风,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用汗水浇灌这片土地,用心血建设山村,把荟萃人文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创建出如诗如画的人间天堂。
我难忘鸬鹚渡。
这里,人才辈出,毓秀钟灵。有荷叶塘的童年乐趣,千工坝的琅琅书声,淘金山上育人出硕果的喜讯。还有从小学到高中的百年学府长盛不衰,农业中学曾有过的辉煌,众多劳动模范的荣耀,这些故事将载入史册,启迪后人。恩师的谆谆教诲,益友的激励相帮,人民的尊师重教,一一铭刻心田,催人奋进。更有一代又一代人才,从这里出发,或是飞上了祖国的蓝天,或是站立于学校讲台,或是攻关在科研单位,或是紧握枪杆保家卫国,他们施展才华,把智慧和力量献给祖国和人民,创造出人间奇迹。
鸬鹚渡,我的第二故乡,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