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清明节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早上睁开眼,窗帘闭合处没有拉严实,窄窄的缝隙中,看不到一点点天光,可见天还没有亮。
耳边似乎有风声,还有雨声。说“似乎”,是因为风声雨声应该是从心里传来的,而不是从窗外传来的。
这个季节的风声雨声,一般不会大到可以穿过窗户传到室内的地步。那心里为什么会觉得窗外会刮风下雨呢?因为今天是清明啊。
虽然,清明前一天的下午,不断努力着挣扎着的太阳终于钻出了云层,还有越来越灿烂的迹象,我天真地以为今年的清明可能会是一个难得的晴朗的清明,起码会是一个不下雨的清明。
想归想,可我对自己的想法实在没有信心。这也怪不得我,记忆中的清明节,一直都湿漉漉的,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哭泣。
不管是对还是错,下没下雨,总得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吧,这样心里才能踏实。
我来到窗前,拉开窗帘,窗外果然在下雨。路灯昏暗的光里,密密的雨丝斜斜地连成了无数条线;路面湿漉漉的,积水处能看到前赴后继的雨滴。
也是,清明不下雨,就显得不那么像清明了。
清明和雨似乎是绝配,还必须是小雨。没有了小雨的陪伴,清明似乎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想想也真是奇怪,清明下雨好像是惯例。难道就因为我们赋予了这个节气慎终追远的情思,老天就善解人意地降下淅淅沥沥的雨来,只为了配合我们的心情?哪怕清明前气温直逼30度,身穿短袖的行人已经成了片,明明就是夏天的阵仗,可是到了清明,那必须让气温断崖式地下跌,秋裤毛衣重新披挂上身,风衣都会被大衣取而代之。
善解人意的老天又很任性:管你人类怎么想,反正清明必须下雨。
这真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既然清明多雨由来已久,那就只好从过去找找原因了。
应该是司天监负责此事的吧。
司天监,是过去掌管观察天文、推算历法的机构。名称历朝历代不尽相同,比如太史令、太史曹、太史局、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司天台、太史院、钦天监等等,但职责都差不多,都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
好像也不对。上述机构貌似和清明下雨有密切关系,但它们只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也就是说,清明下雨是果,它们只是观察到了而已,不能高估了它们,它们实在是做不了下不下雨的主。
可能还是民间的说法更靠谱。
清明总下雨,可能是龙王做的主。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兴云降雨?这专业可太对口了。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清明总下雨没准和杜牧也有点关系。
自打杜牧写下了那首至今被人们吟唱的绝句《清明》后,他就和清明脱不了干系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如果让你只说一首和清明相关的诗,估计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人首先回忆起来的就是杜牧的这首《清明》。
这首绝句实在太有名了。
既然此诗如此脍炙人口,既然杜牧都说了“清明时节雨纷纷”,那老天爷也就不好驳了杜牧的面子,到了清明,那就为了杜牧的诗句下下雨吧。
从唐至今,绝对有人一直在动歪脑筋,想搭上杜牧这趟车夹带些私货,比如卖酒的。清明下雨,他们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不就可以刺激酒类产品的消费了吗?他们绝对是清明下雨死心塌地的拥戴者。
也不知以上猜测对也不对?
耳边似乎有风声,还有雨声。说“似乎”,是因为风声雨声应该是从心里传来的,而不是从窗外传来的。
这个季节的风声雨声,一般不会大到可以穿过窗户传到室内的地步。那心里为什么会觉得窗外会刮风下雨呢?因为今天是清明啊。
虽然,清明前一天的下午,不断努力着挣扎着的太阳终于钻出了云层,还有越来越灿烂的迹象,我天真地以为今年的清明可能会是一个难得的晴朗的清明,起码会是一个不下雨的清明。
想归想,可我对自己的想法实在没有信心。这也怪不得我,记忆中的清明节,一直都湿漉漉的,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哭泣。
不管是对还是错,下没下雨,总得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吧,这样心里才能踏实。
我来到窗前,拉开窗帘,窗外果然在下雨。路灯昏暗的光里,密密的雨丝斜斜地连成了无数条线;路面湿漉漉的,积水处能看到前赴后继的雨滴。
也是,清明不下雨,就显得不那么像清明了。
清明和雨似乎是绝配,还必须是小雨。没有了小雨的陪伴,清明似乎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想想也真是奇怪,清明下雨好像是惯例。难道就因为我们赋予了这个节气慎终追远的情思,老天就善解人意地降下淅淅沥沥的雨来,只为了配合我们的心情?哪怕清明前气温直逼30度,身穿短袖的行人已经成了片,明明就是夏天的阵仗,可是到了清明,那必须让气温断崖式地下跌,秋裤毛衣重新披挂上身,风衣都会被大衣取而代之。
善解人意的老天又很任性:管你人类怎么想,反正清明必须下雨。
这真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既然清明多雨由来已久,那就只好从过去找找原因了。
应该是司天监负责此事的吧。
司天监,是过去掌管观察天文、推算历法的机构。名称历朝历代不尽相同,比如太史令、太史曹、太史局、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司天台、太史院、钦天监等等,但职责都差不多,都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
好像也不对。上述机构貌似和清明下雨有密切关系,但它们只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也就是说,清明下雨是果,它们只是观察到了而已,不能高估了它们,它们实在是做不了下不下雨的主。
可能还是民间的说法更靠谱。
清明总下雨,可能是龙王做的主。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兴云降雨?这专业可太对口了。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清明总下雨没准和杜牧也有点关系。
自打杜牧写下了那首至今被人们吟唱的绝句《清明》后,他就和清明脱不了干系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如果让你只说一首和清明相关的诗,估计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人首先回忆起来的就是杜牧的这首《清明》。
这首绝句实在太有名了。
既然此诗如此脍炙人口,既然杜牧都说了“清明时节雨纷纷”,那老天爷也就不好驳了杜牧的面子,到了清明,那就为了杜牧的诗句下下雨吧。
从唐至今,绝对有人一直在动歪脑筋,想搭上杜牧这趟车夹带些私货,比如卖酒的。清明下雨,他们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不就可以刺激酒类产品的消费了吗?他们绝对是清明下雨死心塌地的拥戴者。
也不知以上猜测对也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