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照见自己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看孩子写的日记,不仅仅是觉得可爱,而且还能照见自己。
从乌鲁木齐回来后,我和老公开始督促扑娃写日记,先给了两个命题作文,一个是除夕看烟花,另一个是乌鲁木齐游玩。我们让他写一写感受,描述一下看到了什么。
扑娃分上午和下午,各写一个多小时,写完了这两篇。一起来看看1.0版本。
看完的当下,我没忍住笑出声来。
先说烟花那篇,开头的两句话挺好的,还用上了他积累的“异口同声”一词,可是接下来就开始剑走偏锋了,我提醒他要从声音和形状来描写烟花,他居然就写了“烟花有的像薯条,有的像榴莲。我快被震耳欲聋的声音吵死了。”然后再来一句看得很开心,就完事了。
再说乌鲁木齐那篇,第一段到底是啥,好突兀有没有?我让他要挑一两件最有趣的事来描写,他居然印象最深刻的是“五爷爷给了他六百红包,而他数成了五百;以及滑雪。”不是,收红包数错了这事儿有趣吗?不过为了这事,扑娃还挨了一顿说,因为他给我们汇报完毕,我们连确认都没确认,就按这个数乘以二给五爷爷包回去了,这样一来,他们五爷爷不是吃亏了嘛。而滑雪这件重头戏,他只是一掠而过,简直跟我没什么两样。
帕弟在哥哥写滑雪段落的时候,凑过去跟哥哥说“哥哥,我和你一起滑的雪圈,你把我也写进去吧”,哥哥非常傲娇地说“哼,这是我的日记,我想把谁写上就把谁写上,我就不写你”,把帕弟气得直接跑开了“不写算了”。
那天晚上老公检查日记,并且一本正经地拉着扑娃分析文章结构,一句一句地读日记的时候,我简直被这个画面和声音笑惨了,一家四口都被我的笑声逗笑了。比起来那些神童和天才们写的文章,扑娃写的真的太符合孩子的笔触。他总是可以精准地避开重点,在大家不关心的细节上浓墨重彩一番,然后在大家真正感兴趣的部分轻轻掠过。
那么我自己呢?老公自己呢?我们的水平又有高多少呢?我们只不过是比孩子多活了三十年,比他多看多写了许多,所以才比他更有思路而已。看见孩子的过程,也就是在照见自己。孩子稚嫩的表达,其实很可爱,要鼓励,要引导。抓住“道”的层面,那些“术”,他很快就会一一接触。
老公跟扑娃说,儿子啊,写文章就像是在讲故事,咱们要让别人看了以后觉得哎呀,你这个好玩,有趣,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也会激发别人想要去试试。讲清楚一件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有,不能没头没脑,东一下、西一下的。
老公:儿子,去看烟花的第一段可以把爸爸喝了酒,妈妈开车带我们去看的写进去。这蛮有纪念意义的。
扑娃:爸爸,写你喝酒了,你会不会丢脸?
老公:不会啊,这有啥。
我:爸爸,你刚刚亲手埋下了一个隐患。以后咱得谨言慎行,不然儿子会写啥,真不好说。
我跟扑娃说,儿子,你啊,就是写少了,多写写,你慢慢就知道怎么写了。接下来,咱们开始修改吧,一天改一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扑娃说:妈妈,那我岂不是这个寒假就要跟这两篇日记杠上了?emmm,这个说法有点意思,确实可以这么理解。
然后扑娃写了乌鲁木齐的2.0版本。
名字不错,乌鲁木齐的乐趣,有点意思了。弟弟终于如愿以偿地出现在哥哥的日记里。扑娃真是我亲生的,红包的事是不写不行啊。我们看了这个版本以后,都觉得还行,比1.0版本的清晰多了。表扬一番后,还是鼓励扑娃继续修改,再出个3.0版本。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这些大人们自己在工作上被领导虐,一个方案从1.0改到9.0,回到家里就抓着小学生“虐”,也来迭代一番。
所以,家庭真的是社会的缩影啊。
从乌鲁木齐回来后,我和老公开始督促扑娃写日记,先给了两个命题作文,一个是除夕看烟花,另一个是乌鲁木齐游玩。我们让他写一写感受,描述一下看到了什么。
扑娃分上午和下午,各写一个多小时,写完了这两篇。一起来看看1.0版本。
看完的当下,我没忍住笑出声来。
先说烟花那篇,开头的两句话挺好的,还用上了他积累的“异口同声”一词,可是接下来就开始剑走偏锋了,我提醒他要从声音和形状来描写烟花,他居然就写了“烟花有的像薯条,有的像榴莲。我快被震耳欲聋的声音吵死了。”然后再来一句看得很开心,就完事了。
再说乌鲁木齐那篇,第一段到底是啥,好突兀有没有?我让他要挑一两件最有趣的事来描写,他居然印象最深刻的是“五爷爷给了他六百红包,而他数成了五百;以及滑雪。”不是,收红包数错了这事儿有趣吗?不过为了这事,扑娃还挨了一顿说,因为他给我们汇报完毕,我们连确认都没确认,就按这个数乘以二给五爷爷包回去了,这样一来,他们五爷爷不是吃亏了嘛。而滑雪这件重头戏,他只是一掠而过,简直跟我没什么两样。
帕弟在哥哥写滑雪段落的时候,凑过去跟哥哥说“哥哥,我和你一起滑的雪圈,你把我也写进去吧”,哥哥非常傲娇地说“哼,这是我的日记,我想把谁写上就把谁写上,我就不写你”,把帕弟气得直接跑开了“不写算了”。
那天晚上老公检查日记,并且一本正经地拉着扑娃分析文章结构,一句一句地读日记的时候,我简直被这个画面和声音笑惨了,一家四口都被我的笑声逗笑了。比起来那些神童和天才们写的文章,扑娃写的真的太符合孩子的笔触。他总是可以精准地避开重点,在大家不关心的细节上浓墨重彩一番,然后在大家真正感兴趣的部分轻轻掠过。
那么我自己呢?老公自己呢?我们的水平又有高多少呢?我们只不过是比孩子多活了三十年,比他多看多写了许多,所以才比他更有思路而已。看见孩子的过程,也就是在照见自己。孩子稚嫩的表达,其实很可爱,要鼓励,要引导。抓住“道”的层面,那些“术”,他很快就会一一接触。
老公跟扑娃说,儿子啊,写文章就像是在讲故事,咱们要让别人看了以后觉得哎呀,你这个好玩,有趣,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也会激发别人想要去试试。讲清楚一件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有,不能没头没脑,东一下、西一下的。
老公:儿子,去看烟花的第一段可以把爸爸喝了酒,妈妈开车带我们去看的写进去。这蛮有纪念意义的。
扑娃:爸爸,写你喝酒了,你会不会丢脸?
老公:不会啊,这有啥。
我:爸爸,你刚刚亲手埋下了一个隐患。以后咱得谨言慎行,不然儿子会写啥,真不好说。
我跟扑娃说,儿子,你啊,就是写少了,多写写,你慢慢就知道怎么写了。接下来,咱们开始修改吧,一天改一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扑娃说:妈妈,那我岂不是这个寒假就要跟这两篇日记杠上了?emmm,这个说法有点意思,确实可以这么理解。
然后扑娃写了乌鲁木齐的2.0版本。
名字不错,乌鲁木齐的乐趣,有点意思了。弟弟终于如愿以偿地出现在哥哥的日记里。扑娃真是我亲生的,红包的事是不写不行啊。我们看了这个版本以后,都觉得还行,比1.0版本的清晰多了。表扬一番后,还是鼓励扑娃继续修改,再出个3.0版本。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这些大人们自己在工作上被领导虐,一个方案从1.0改到9.0,回到家里就抓着小学生“虐”,也来迭代一番。
所以,家庭真的是社会的缩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