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原来是我老乡啊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同事问我户县(现在叫鄠邑)有禹王村、禹王庙村,据说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家乡,是不是?
我一脑子浆糊:别说是不是大禹的家乡了,我连禹王村、禹王庙村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突然,我脑子里冒出一个村名——三过村,难道这就是“三过家门”的那个“三过”吗?难道我们户县真的是大禹的家乡吗?从书中早已烂熟的故事居然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吗?
惭愧,作为户县人,我真不知道。
先说说三过村。
我是知道三过村的。三过村就在我的母校户县二中附近,但我从来没有把三过村和治水的大禹联系在一起。
三过村位于陕西户县涝店镇北偏东1.5公里。相传,此地就是大禹的家所在地,大禹当年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因此得名“三过村”。村东原有禹王庙。
《史记》记载:“鲧(gun)仕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摄位,殛(ji,杀死的意思)鲧于羽山,而举其子禹以代。禹痛父罔功,克自勤励,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由此可以推断,三过村是大禹父母的居住地,也就是大禹的家。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没有回家看看临产和产后的妻子,后世将此传为千古美谈。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一则因为敬业,二则吸取他父亲的教训,如果无功也会被舜帝杀掉。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原来是我老乡啊


涝店镇还有一个禹王村,现在叫余姚村。
禹王村相传为大禹故乡,邻村就是三过村。
禹王村后来改名叫余姚村,是因为北宋末期,浙江余姚县有一举人,姓严名肃,在北方做官。他退休后返乡时,正是金兵南侵时,被金兵阻滞难归故里,只好西行赴秦逃难。
据传,他途中邂逅两位浙江乡里,便结伴同路入秦地关中,至户邑之北禹王村落户立家,后该村原户族绝迹,严姓居首。至元代时,为纪念祖籍遂改禹王村名为余姚村。
 
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从地理历史中搜寻踪迹。
《史记》:“崇国盖在丰、镐之间。” 户县就是古崇国。
《连山易》:“鲧封于崇。鲧,禹父。”说明户县是禹父亲鲧的封地,是禹父亲长期生活居住地,禹生长于户县无疑。
宋•《长安志》沣水下注:“昔尧时洪水,而沣水亦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说明大禹为官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
《诗经》有“沣水东注,是禹之绩”的诗句……
由以上记录可知,户县是禹父鲧的封地,禹诞生并长期生活在户县。禹成年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渭河,所以传说的真实性很大。
户县还有个禹王庙,在秦渡镇(就是秦镇,出米皮的地方)半济堂的凉皮南偏西约四公里处,是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修筑的。明万历十九(1591)年前,庙西侧居人成村,村取庙名,叫禹王庙村。
大禹治水,古籍多有记载。大禹为上古贤人,治水以安百姓,全国各地均有祭祀,原先禹王庙和土地庙、龙王庙、关帝庙一样,为数众多,后多毁于战火,秦镇的禹王庙是关中地区不可多得的遗存龙王庙,至今香火依旧。
现在的禹王庙改名为弘法寺,有一个尼姑住在庙里。
 
综合起来看,禹生长在户县,他就是在户县治水的,这大体是没有问题的,但禹王庙村在户县的秦镇,三过村、禹王村(余姚村)在户县的涝店,相距较远,禹的家乡在三过村、禹王村似乎更合理些。也许,禹在治水的时候,足迹踏到过户县的秦镇、涝店等地,比如治理沣河时到过秦镇,治理涝河时到过涝店。广义上讲,户县就是大禹的故乡。
平日在大明宫遗址公园里边散步,看到玄武门、太液池这样的指示牌,我总感慨散个步就像在历史中穿行似的,原来我竟不知道我出生长大的老家原来是大禹的故乡,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这就是生活在其中而不自知啊,这就是无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