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三国演义》中“薤叶芸香”是不是我们老家的野生白蒜呢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昨天看《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诸葛亮四擒孟获,又放回去之后,孟获问弟弟孟优得知朵思洞主的秃龙洞可以避诸葛亮。
朵思洞主献一计,利用四个毒泉(哑泉、灭泉、黑泉和柔泉)想扳回一局,原文如下:
此处更有四个毒泉:一名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曰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此处虫鸟皆无,惟有汉伏波将军曾到;自此以后,更无一人到此。今垒断东北大路,令大王稳居敝洞,若蜀兵见东路截断,必从西路而入;于路无水,若见此四泉,定然饮水,虽百万之众,皆无归矣。何用刀兵耶!”孟获大喜,以手加额曰:“今日方有容身之地!”又望北指曰:“任诸葛神机妙算,难以施设!四泉之水,足以报败兵之恨也!”
诸葛亮引大军走至一泉,人马都喝了泉水,结果不一会“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他们该是喝了哑泉的水。
诸葛亮见状,便登高远望,四壁峰岭,不见鸟雀,心里疑虑起来 ,便去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庙,出庙得一老叟扶杖而来。
老叟把这四个毒泉的可怕之处一一告知诸葛亮,并给他开出药方,这药方就在十二里外的万安溪,那里有位高士,号为万安隐者。在万安隐者的草庵前有一种草,名叫薤叶芸香,可令每人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便可安然度泉。
读到这里,我对这个草药便好奇起来,百度上查到薤叶芸香是一种小乔木,但书中明确说的是一种草,所以应该不是这种小乔木。

《三国演义》中“薤叶芸香”是不是我们老家的野生白蒜呢


(百度图片:薤叶芸香)
我又想起来曾经在喜马拉雅上听汪曾祺的文章,听到过薤叶,便搜了汪曾祺的文章。
找到了那篇《葵 薤》的文章,里面关于薤的描述如下:
我到内蒙去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材料,准备写一个戏。看了好多份资料,都提到部队当时很苦,时常没有粮食吃,吃“荄荄”,下面多于括号中注明“(音“害害”)”。我想:“荄荄”是什么东西?再说“荄”读gai,也不读“害”呀!后来在草原上有人给我找了一棵实物,我一看,明白了:这是薤。薤音xie。内蒙、山西人每把声母为X的字读成H母,又好用叠字,所以把“薤”念成了“害害”。
薤叶极细。我捏着一棵薤,不禁想到汉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不说葱上露、韭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
 
汪曾祺文章里还说:“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做‘藠(jiao,四声)头’。”
也就是说薤在有些地方也叫藠头。
而在我们老家,这薤就叫野生白蒜,小时候我们经常挖了野生白蒜来吃,茎叶和白色的球部根都可以卷煎饼吃,味道像野韭菜,又像小洋葱,还像大蒜,放点香椿或者芥菜疙瘩条搭配着吃,辣乎乎的味道很鲜美。
 
云香草的图片如下,很像我们老家的茅草还有张罗草。
 
《滇南本草》有记载载:薤叶芸香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