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想当然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一个孩子想学考古。
几乎听到的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什么?为什么要学考古?专业太冷门了,野外作业太辛苦了,还不好就业……
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理由劝退。
好在这个孩子有个不会想当然的爸爸。
这个爸爸名校毕业,学的理工科。他对考古没有什么了解,但他愿意为了孩子去查阅资料,去认真研究。
了解之后,他给周围反对的人解释:考古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挖挖挖,就跟盗墓似的,现在的考古早就是科学考古了,大量工作都要在实验室完成,包括古地质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建筑学……考古早已是一门需要很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了。
听了的人又吃惊又惭愧,然后就觉得孩子将来能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这个例子自然让人想起了钟芳蓉。当事人都对考古专业一往情深,他们的选择同样受到一群人的反对,二者之间确有不少相似点。
2020年,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拥有676的高分,名列湖南省文科第4名,这位00后女孩却报考了北大考古系。单听学校大名,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但考古系却是北大最冷门的专业。
熟悉不熟悉的很多人,都纷纷给钟芳蓉提出批评和建议。
这些人都觉得是为了钟芳蓉好,都说得上是苦口婆心。
有人说“这么好的成绩,报的专业太可惜了”;
有人说“考古可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何况她还是个女生”;
有人说“父母辛辛苦苦供她读书,选这个专业出来以后找工作多难,不是白搭了嘛”……
甚至连所在学校的老师们听说之后也专程赶到家中好言相劝,理由无非是考古专业前景不好,毕业以后就业难,挣钱不多这些。
周围人纷纷建议她修改志愿,钟芳蓉苦不堪言。
但与此同时,郁闷的钟芳蓉收到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她的“偶像”樊锦诗托出版社寄给她一本自己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钟芳蓉以前从电视里看过樊先生的事迹,她非常敬佩这位献身敦煌考古研究的院长。樊锦诗先生一生扎根于敦煌,立志于保护研究敦煌文物,她的无私奉献,为理想献身的坚定深深地影响着钟芳蓉。
钟芳蓉之所以选择考古,就是想成为樊锦诗先生那样的人,这是她的动力之一。
樊先生还给钟芳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鼓励她跟随自己的内心,“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并叮嘱她好好读书。
随后各大省市有名的博物馆也向钟芳蓉寄送了礼物,包括丛书、纪念品还有考古用具等。考古界纷纷表达心意,欢迎这个勇敢的“后辈”。北京大学发文称“欢迎钟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若是学习或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很容易沉迷其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枯燥很辛苦挣钱也不多的职业,他自己却能觉得津津有味不以为苦反以为乐,那金钱就不是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了。这不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可是,当一个中学生因为喜欢而报考了考古专业时,为什么收到的反馈基本都是不赞成呢?
相信这些反对意见不可能对年轻的钟芳蓉毫无影响,但受到鼓励的她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一年后,在《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上,钟芳蓉担任考古推广员,在节目上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实践能力,向人们展示了考古学的魅力。
几乎听到的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什么?为什么要学考古?专业太冷门了,野外作业太辛苦了,还不好就业……
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理由劝退。
好在这个孩子有个不会想当然的爸爸。
这个爸爸名校毕业,学的理工科。他对考古没有什么了解,但他愿意为了孩子去查阅资料,去认真研究。
了解之后,他给周围反对的人解释:考古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挖挖挖,就跟盗墓似的,现在的考古早就是科学考古了,大量工作都要在实验室完成,包括古地质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建筑学……考古早已是一门需要很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了。
听了的人又吃惊又惭愧,然后就觉得孩子将来能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这个例子自然让人想起了钟芳蓉。当事人都对考古专业一往情深,他们的选择同样受到一群人的反对,二者之间确有不少相似点。
2020年,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拥有676的高分,名列湖南省文科第4名,这位00后女孩却报考了北大考古系。单听学校大名,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但考古系却是北大最冷门的专业。
熟悉不熟悉的很多人,都纷纷给钟芳蓉提出批评和建议。
这些人都觉得是为了钟芳蓉好,都说得上是苦口婆心。
有人说“这么好的成绩,报的专业太可惜了”;
有人说“考古可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何况她还是个女生”;
有人说“父母辛辛苦苦供她读书,选这个专业出来以后找工作多难,不是白搭了嘛”……
甚至连所在学校的老师们听说之后也专程赶到家中好言相劝,理由无非是考古专业前景不好,毕业以后就业难,挣钱不多这些。
周围人纷纷建议她修改志愿,钟芳蓉苦不堪言。
但与此同时,郁闷的钟芳蓉收到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她的“偶像”樊锦诗托出版社寄给她一本自己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钟芳蓉以前从电视里看过樊先生的事迹,她非常敬佩这位献身敦煌考古研究的院长。樊锦诗先生一生扎根于敦煌,立志于保护研究敦煌文物,她的无私奉献,为理想献身的坚定深深地影响着钟芳蓉。
钟芳蓉之所以选择考古,就是想成为樊锦诗先生那样的人,这是她的动力之一。
樊先生还给钟芳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鼓励她跟随自己的内心,“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并叮嘱她好好读书。
随后各大省市有名的博物馆也向钟芳蓉寄送了礼物,包括丛书、纪念品还有考古用具等。考古界纷纷表达心意,欢迎这个勇敢的“后辈”。北京大学发文称“欢迎钟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若是学习或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很容易沉迷其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枯燥很辛苦挣钱也不多的职业,他自己却能觉得津津有味不以为苦反以为乐,那金钱就不是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了。这不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可是,当一个中学生因为喜欢而报考了考古专业时,为什么收到的反馈基本都是不赞成呢?
相信这些反对意见不可能对年轻的钟芳蓉毫无影响,但受到鼓励的她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一年后,在《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上,钟芳蓉担任考古推广员,在节目上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实践能力,向人们展示了考古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