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记忆中的暖水瓶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里边出现了很多一闪而过的细节,还有不少一闪而过的道具。如果不是那些年代里的很多生活细节,和那些一晃而过的道具,有些记忆可能就永远沉睡在记忆深处了。
追剧的时候,许多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了,比如暖水瓶。

​记忆中的暖水瓶


暖水瓶也叫暖壶、保温瓶,我的老家管暖水瓶叫电壶,这个叫法流行于陕西关中和甘肃一带。
其实它跟电毫不相关,那为什么会叫电壶呢?
一种解释是“电”代表先进、现代,名字里边有了“电”字,就能显得高大上一些。
我觉得这个解释不靠谱。电壶又不是新鲜的玩意儿,带上“电”字也不可能让古老的它显得像新生事物般地夺人眼球。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暖水瓶出现在北宋后期,当时叫“暖水釜”或者“热水壶”。在宋代的餐饮业中,商贩们冬夜“提瓶卖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行当,他们所用的“瓶”就是保温的暖水瓶。宋朝暖水瓶的构造是用玻璃为胆,水银为裹,其基本样式为宽口、长颈、长腹,瓶口安有开启的瓶盖,还有把手,和现代的没有太大差距。据说,皇帝还将这种暖水器赐给出嫁的公主,可见使用暖水瓶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
北宋当然还没有电,但暖水瓶确凿无疑地已经出现了。800多年过去了,给暖水瓶换个名字叫“电壶”,也不能让它变成一个新物件啊。
我觉得另一种解释比较靠谱。因为水质不好,水烧开了会有很多沉淀物,所以人们把水装在暖瓶里沉淀后再喝,就习惯把暖瓶叫淀壶,而不是电壶。久而久之,以讹传讹,电壶就成了暖水瓶的名字了,但跟电没有丝毫关系。
电壶是日常用品,常见的有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外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阻断瓶内与瓶外的热交换,使瓶内的“热”出不去,瓶外的“冷”进不来,达到保温的效果。
记忆里竹壳电壶是最便宜的,看起来也比较廉价。后来有了铁皮的镂空的外壳,但时间久了,也会生锈,锈迹斑斑看起来也就不上档次了,还有点脏兮兮。再后来就有了大红大绿的塑料瓶身,上边还有大朵大朵的花儿,今天看来非常俗气,但当时却悦目得很,是高级品。
电壶的外壳再赏心悦目也没有实在用途,还是内胆更重要,遗憾的是里边的内胆却很脆弱,稍不小心掉到地上就碎了。在大人的骂声中,小心提着外壳,把里边一肚子的碎渣子倒掉,再把外壳提回家,这可能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大人哪天赶集买个内胆回来,再重新装进外壳里,比买一个完整的电壶要便宜一些。
电壶塞子是木头做的,最上面有一层金属片浅浅包着。时间长了,瓶塞朝下的木质部分被蒸汽泡得发黑发软,一掐就是一个深深的指甲印,甚至都能轻而易举抠下一小块来。
小时候,大人每顿做饭时,大铁锅里的水烧开后,先把电壶提到锅边,掀开锅盖,左手提着把电壶搭在锅沿上,让壶身微微倾斜;右手用葫芦瓢或者缸子舀起锅里翻着波浪的开水,灌进电壶里。
大人给电壶里灌水时,不会灌得太满,会留一点余地。有时候如果太满了,会微微把瓶身侧一下,倒出一点水,再盖上木瓶塞。有些小孩子给电壶灌水,就没有大人这些经验,满满一壶水盖上盖子,木塞一下子被电壶里的热气弹起来,不小心会烫伤人的。
这是曾经非常熟悉的一幕,只是现在已经久违了。
电壶可以让人一天任何时候都有热水喝,给人带来了极大方便。只是后来我就喝不惯从铁锅里灌进去的开水了,觉得有一股子油星味,还是专门用铝壶烧开再灌进电壶的水要喝些。
如今,电壶或者说暖水瓶已经从大多数家庭中退出了,取而代之的是饮水机或者电热水壶。
这就是时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