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不能绷得太紧了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据媒体报道,上海某中学28岁的青年教师曹某铭2月9日清晨6点半,跳楼自杀。
曹老师2019年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过五关斩六将入职上海这所名校做了在编教师,自然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
可工作才两年多一点的曹老师为什么选择了这条道路呢?一个年轻生命的凋零总是让人扼腕叹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悲惨的结果呢?
目前还没有来自警方的最后结论,但曹老师父母提到的一件事让我很有感慨。
作为青年教师,曹老师每周上25节课,平均每天5节课。这个工作量的确很大,天天在操场上课,风吹日晒,比在教室上课更辛苦些吧。可作为青年教师,他的收入和他的工作量不匹配。曹老师觉得这不公平,但公办学校的薪酬制度就是如此。
薪酬公平与否这个问题太复杂,暂且不表,就说说工作量问题。
听说过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据说非常优秀。
30左右的年纪,就参加过好几次挺重要的赛教,取得过非常好的名次,得到过名师的指点,已经有了好几节经过反复推敲打磨过的优质课,还录成视频供同行学习。
去年我有幸听过她一节赛教课,当时就觉得惊艳。那次赛教,有几个人讲同一课,也算是同课异构吧,可只有她的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备课的广度和深度,从PPT设计的讲究和精细程度,从课堂上的详略处理和收放自如……这基本就是一节无懈可击的课。
原本赛教的教学设计是要上交的,可我偷偷地把她的教学设计留了下来,拿回来还忍不住和办公室的同事分享,还决定下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一定要参考一下她的设计。
听课后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忍不住想象:她才30上下,就已经如此出色了,很多人教了一辈子书,其实还一直不得其门而入,职业生涯中从头到尾都是稀里糊涂的。她简直就是上天赏饭吃的,天生就该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用不了多久,全国那些有名的语文教师里边,没准就会出现她的名字。
人比人,真的得气死人。
可是过了不多久,居然听说她调动工作了,不是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而是去了政府机关。
我当时觉得她这么好的天分简直太可惜了,政府机关那份工作很多人都能做得跟她差不多,可教师这份工作,她一定会比绝大多数人做得更出色。
据说,她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教书实在太累了。
学校很看重她,就给她压担子,交给她很多工作任务,比如层层赛教。要准备一节能在赛教中脱颖而出的课,背后付出的劳动非外人所能想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过程中,不知全部推翻了多少次,不知多少次从头再来,不知多少次听到别人意见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节课换班上来上去,最后都快吐了,才拿出一个甚至每一个句子都不能有任何改动的教学设计来。
在一场赛教过程中,她的睡眠根本无法保证,内心的焦虑比睡眠不足更痛苦。就是我听课的那次小小的赛教,她前一天晚上备课差不多一个通宵。想起未来这种日子还会没完没了,她觉得还是放弃了才能得到最终解脱。
我似乎能理解她的选择了。
记得刚工作时,没有岗前培训,没有现在便捷的获取信息学习的渠道,上班完全两眼一抹黑。那时候,教参好像总是晚到,一般都要晚个一周两周的,拿到手的就一本教材,连课时安排都不清楚,还有一个不知从何下手的班主任工作。
每天都处在焦虑中,白天没头苍蝇似的从早忙到晚,晚上在灯下对着课本瞎琢磨,很累但睡不着。
如果学校工作一直是这个样子,退休还遥不可及,这种生活真的让人恐惧。
当然,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就能好一些。但如果总是让年轻人承受超出负荷的任务,真的会吓退一些人吧。因为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随便备备课,稀里糊涂一上了事,也不会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有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在乎自己的面子,在乎别人的看法,对自己有要求,就会反复准备一节课,会花费比别人多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备课,久而久之,弦就会绷断了吧。
曹老师2019年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过五关斩六将入职上海这所名校做了在编教师,自然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
可工作才两年多一点的曹老师为什么选择了这条道路呢?一个年轻生命的凋零总是让人扼腕叹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悲惨的结果呢?
目前还没有来自警方的最后结论,但曹老师父母提到的一件事让我很有感慨。
作为青年教师,曹老师每周上25节课,平均每天5节课。这个工作量的确很大,天天在操场上课,风吹日晒,比在教室上课更辛苦些吧。可作为青年教师,他的收入和他的工作量不匹配。曹老师觉得这不公平,但公办学校的薪酬制度就是如此。
薪酬公平与否这个问题太复杂,暂且不表,就说说工作量问题。
听说过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据说非常优秀。
30左右的年纪,就参加过好几次挺重要的赛教,取得过非常好的名次,得到过名师的指点,已经有了好几节经过反复推敲打磨过的优质课,还录成视频供同行学习。
去年我有幸听过她一节赛教课,当时就觉得惊艳。那次赛教,有几个人讲同一课,也算是同课异构吧,可只有她的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备课的广度和深度,从PPT设计的讲究和精细程度,从课堂上的详略处理和收放自如……这基本就是一节无懈可击的课。
原本赛教的教学设计是要上交的,可我偷偷地把她的教学设计留了下来,拿回来还忍不住和办公室的同事分享,还决定下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一定要参考一下她的设计。
听课后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忍不住想象:她才30上下,就已经如此出色了,很多人教了一辈子书,其实还一直不得其门而入,职业生涯中从头到尾都是稀里糊涂的。她简直就是上天赏饭吃的,天生就该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用不了多久,全国那些有名的语文教师里边,没准就会出现她的名字。
人比人,真的得气死人。
可是过了不多久,居然听说她调动工作了,不是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而是去了政府机关。
我当时觉得她这么好的天分简直太可惜了,政府机关那份工作很多人都能做得跟她差不多,可教师这份工作,她一定会比绝大多数人做得更出色。
据说,她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教书实在太累了。
学校很看重她,就给她压担子,交给她很多工作任务,比如层层赛教。要准备一节能在赛教中脱颖而出的课,背后付出的劳动非外人所能想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过程中,不知全部推翻了多少次,不知多少次从头再来,不知多少次听到别人意见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节课换班上来上去,最后都快吐了,才拿出一个甚至每一个句子都不能有任何改动的教学设计来。
在一场赛教过程中,她的睡眠根本无法保证,内心的焦虑比睡眠不足更痛苦。就是我听课的那次小小的赛教,她前一天晚上备课差不多一个通宵。想起未来这种日子还会没完没了,她觉得还是放弃了才能得到最终解脱。
我似乎能理解她的选择了。
记得刚工作时,没有岗前培训,没有现在便捷的获取信息学习的渠道,上班完全两眼一抹黑。那时候,教参好像总是晚到,一般都要晚个一周两周的,拿到手的就一本教材,连课时安排都不清楚,还有一个不知从何下手的班主任工作。
每天都处在焦虑中,白天没头苍蝇似的从早忙到晚,晚上在灯下对着课本瞎琢磨,很累但睡不着。
如果学校工作一直是这个样子,退休还遥不可及,这种生活真的让人恐惧。
当然,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就能好一些。但如果总是让年轻人承受超出负荷的任务,真的会吓退一些人吧。因为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随便备备课,稀里糊涂一上了事,也不会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有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在乎自己的面子,在乎别人的看法,对自己有要求,就会反复准备一节课,会花费比别人多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备课,久而久之,弦就会绷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