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孤单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一个人在谈论他自己的人品时,是最不坦诚的。给他一副面具,他就会说出真相。
—奥斯卡·王尔德
今天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晚自习时,探头从五楼往下看,误以为楼下泛着白光的水泥路面是雪,再仔细一看,路两边的过冬绿植并没有银装素裹,才知是错觉,随即一阵呼啸的风声传进教室,教室里的孩子们面面相觑,又齐刷刷地看着我,似乎是在征求我的意见,到底该不该表达一点什么,哪怕一声“咦,真冷”。我没有憋住,先笑了,他们接着肆无忌惮地也笑了,然后我们都笑了。无邪的笑声可以驱逐一切寒冷,教室里从来没有过的其乐融融,他们安静地做作业,我安静地看着他们,他们在那一刻不是我的学生,而是我的孩子,那么多都是,我是那么的爱他们……除了爱他们,我还能爱谁?
看到一篇文章《父亲的鼾声》,是今天试卷上的第一个短文阅读,内容简单,语言朴实,但是感情很真挚。孩子们大部分知道题目该怎么做,比如里面的描写方法,线索结构,修辞手法,但我觉得他们还并不懂得真正的亲情是无法表达的,有那么一部分不可言传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心,但往往都是没有表达出来的,不是作者不想表达,而是没有语言可以表达,这种无法表达的感情可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字或者一个标点符号,却让人无从察觉,往往最深的感情就在那里面。
文章中作者形容父亲的鼾声如电闪惊雷,来的快而且声音异常的响亮,小时候每逢父亲鼾声响起,自己就去恶作剧捏住父亲的鼻子,直到把父亲憋醒为止,父亲醒来却并不气恼,而且满脸的歉意。随着自己年龄逐渐的增大,对父亲的鼾声越来越觉得无法忍受,等到自己年龄再长一点,忽然有一天觉得父亲的鼾声有点好听,于是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工作的城里来,可是父亲死活不愿意,再后来,越来越想听父亲的鼾声,却有一天,永远听不到了……作者没有一句伤心难过的话,却让读者有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你要说究竟哪里感动了人,还真说不清楚。
忽然就想到了我的父亲,这是一件我从来没有提及过的事。大约95年前后,那时农村刚有人开始往外走,打工潮还没有完全形成,电话还是一个稀罕物,一个村就装了一部电话在大队部,由村里治保主任代为看守,村里谁家有啥事,或者有外地的亲朋,有个急事,电话毕竟要方便的多。治保主任负责用喇叭在广播里喊一声,谁家有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以后再打来,抓紧时间过来等电话等。忽然有一天,大喇叭里喊到我的名字,让我去接电话,我那时在村里任一个副职,以为是和我开玩笑的,就没有当真,也没有去。第二天村里开两委会,我去开会,治保主任说落我一通,说,我问的清清楚楚,是你父亲打来的,让你来接电话,喊了几遍你都不来。你父亲后来又打来,我说你没来,他啥也没说,叹了一口气,就挂了。我还是不相信,就去翻来电记录,果然那个时间点,有同一个号码打来两次电话,电话区号却是025,南京号,更加不相信,我父亲怎么可能从南京打电话给我,这件事就搁着了。
那年夏季发水天,我隔了两个月没去娘家,再去的时候已是秋后。我给父亲买了烟和酒,兴冲冲地去了,母亲却说父亲出去了,我问去了哪里?说和人一起去南京了。去南京干嘛?我又问母亲。母亲躲闪着我的追问,说去买菜做饭给我吃。我一把拉住她,问个究竟。
“要饭去了!”母亲声音极小。
“为什么要去要饭,家里没有吃的了?”我很不能理解,那时虽然说不是过的很好,但再怎么着,也还不至于让六十多岁一辈子没在人眼下过过日子的父亲去要饭的地步。
“他闲不住,不是心事。让他去吧。”
—奥斯卡·王尔德
今天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晚自习时,探头从五楼往下看,误以为楼下泛着白光的水泥路面是雪,再仔细一看,路两边的过冬绿植并没有银装素裹,才知是错觉,随即一阵呼啸的风声传进教室,教室里的孩子们面面相觑,又齐刷刷地看着我,似乎是在征求我的意见,到底该不该表达一点什么,哪怕一声“咦,真冷”。我没有憋住,先笑了,他们接着肆无忌惮地也笑了,然后我们都笑了。无邪的笑声可以驱逐一切寒冷,教室里从来没有过的其乐融融,他们安静地做作业,我安静地看着他们,他们在那一刻不是我的学生,而是我的孩子,那么多都是,我是那么的爱他们……除了爱他们,我还能爱谁?
看到一篇文章《父亲的鼾声》,是今天试卷上的第一个短文阅读,内容简单,语言朴实,但是感情很真挚。孩子们大部分知道题目该怎么做,比如里面的描写方法,线索结构,修辞手法,但我觉得他们还并不懂得真正的亲情是无法表达的,有那么一部分不可言传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心,但往往都是没有表达出来的,不是作者不想表达,而是没有语言可以表达,这种无法表达的感情可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字或者一个标点符号,却让人无从察觉,往往最深的感情就在那里面。
文章中作者形容父亲的鼾声如电闪惊雷,来的快而且声音异常的响亮,小时候每逢父亲鼾声响起,自己就去恶作剧捏住父亲的鼻子,直到把父亲憋醒为止,父亲醒来却并不气恼,而且满脸的歉意。随着自己年龄逐渐的增大,对父亲的鼾声越来越觉得无法忍受,等到自己年龄再长一点,忽然有一天觉得父亲的鼾声有点好听,于是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工作的城里来,可是父亲死活不愿意,再后来,越来越想听父亲的鼾声,却有一天,永远听不到了……作者没有一句伤心难过的话,却让读者有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你要说究竟哪里感动了人,还真说不清楚。
忽然就想到了我的父亲,这是一件我从来没有提及过的事。大约95年前后,那时农村刚有人开始往外走,打工潮还没有完全形成,电话还是一个稀罕物,一个村就装了一部电话在大队部,由村里治保主任代为看守,村里谁家有啥事,或者有外地的亲朋,有个急事,电话毕竟要方便的多。治保主任负责用喇叭在广播里喊一声,谁家有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以后再打来,抓紧时间过来等电话等。忽然有一天,大喇叭里喊到我的名字,让我去接电话,我那时在村里任一个副职,以为是和我开玩笑的,就没有当真,也没有去。第二天村里开两委会,我去开会,治保主任说落我一通,说,我问的清清楚楚,是你父亲打来的,让你来接电话,喊了几遍你都不来。你父亲后来又打来,我说你没来,他啥也没说,叹了一口气,就挂了。我还是不相信,就去翻来电记录,果然那个时间点,有同一个号码打来两次电话,电话区号却是025,南京号,更加不相信,我父亲怎么可能从南京打电话给我,这件事就搁着了。
那年夏季发水天,我隔了两个月没去娘家,再去的时候已是秋后。我给父亲买了烟和酒,兴冲冲地去了,母亲却说父亲出去了,我问去了哪里?说和人一起去南京了。去南京干嘛?我又问母亲。母亲躲闪着我的追问,说去买菜做饭给我吃。我一把拉住她,问个究竟。
“要饭去了!”母亲声音极小。
“为什么要去要饭,家里没有吃的了?”我很不能理解,那时虽然说不是过的很好,但再怎么着,也还不至于让六十多岁一辈子没在人眼下过过日子的父亲去要饭的地步。
“他闲不住,不是心事。让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