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赏麦(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麦的文明密码具有显著的华夏文明独特的编程。
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小麦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里。甲骨文中的“來”字,就是麦(麥)的象形字。
 
甲骨文的“来”字,像一株根叶秆穗俱全的麦苗形,它的本义是指小麦。《说文解字》云:“来,周所受瑞麦来。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
《诗经•周颂•思文》中有“贻我来牟,帝命率育”的诗句。这里的“来牟”就是小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先祖后稽(周朝主管农业的官员)给我们留下了麦种,上天(大自然)用以保证百族绵延。甲骨文和《诗经》中的记载,说明大麦小麦发现于夏商,盛产于周地,是上天所赐。
小麦的发现、选育、种植、推广,几乎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同步。现在世界主粮之一的小麦,原产地就在中国。小麦不仅养活了中华民族,也养活了世界人民。窃以为,这是华夏文明对世界的诸多贡献中最为伟大的贡献。
我们现在都知道,小麦是细粮,怎么做都好吃。但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小麦并不太受欢迎,因为它太“难吃”。先民之所以觉得难吃,是因为受技术手段的限制,人们一直吃“粒食”,囫囵麦粒煮成饭,麦皮又厚又硬,口感太差。由于难吃,人们不愿种。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考虑到粮食安全,还是督促农民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礼记•月令》中说:八月“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完不成种麦任务主管官员是要获罪的。
石磨的发明使小麦由粒食变为面食,由此促进了小麦的种植。有专家说,石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在汉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广泛”之说不可信,起码言过其实。最早的实物是1960年2月在河南洛阳出土一盘汉代石磨,扇厚5.10厘米,直径11.60厘米,小得像一个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工艺品,不可能是研磨面粉的实用工具。
南宋官员黄震劝人们种麦时说:“每年春夏之间,旧谷既尽,新谷未种,天特生麦,以济缺失,使尔人民吃此麦饭,种此禾稻,循环接续,常得饱足。”从黄震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宋时期人们还在吃粒食,说明石磨还未普及。
在推广石磨的过程中,宋代发明了石碾。随着石磨石碾的逐渐普及,小麦由“粒食”蜕变为“面食”,口感空前改善。馒头、面条、烙饼、水饺、点心、蛋糕、面包等美食相继被开发出来。口感的提升促进了市场需求,市场促进了小麦的种植,小麦由此逆袭成功,由杂粮变成了主粮。
老伴热爱春天,她站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欣赏着虚假的春色;而我酷爱面食,看见麦苗,似乎就闻到了麦香,并从麦香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我崇尚的小麦文明密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