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业、自我和亲密关系的小观察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非等到房间乱的不行才会抽一个整块时间,彻彻底底的收拾一番。
眼看着刚才的脏乱不堪一下过渡到井然有序,那个瞬间是很爽很有成就感的,但爽感消失的也快。
由此我联想到日常生活里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也是这样。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总会一拖再拖,拖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一通操作猛如虎。如果说房间早收拾晚收拾还不至于影响到房间的结构和功能,那到具体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拖了很久之后的事情早已不是刚开始预想得那样简单了。
最近在找工作,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海投的方式去找工作(小声骄傲的说毕业至今,所做三份工作都是经前辈引荐)。海投挺磨人的,像大海捞针,极容易产生徒劳感。之前对此没概念,潜意识认为自己在过往工作中得到的反馈一直很好,这次肯定能像之前一样,很快找到新工作。所以回国后三个月都在吃吃喝喝中度过。
歇得差不多才开始注册求职网站,才开始更新简历,才发现自己对求职市场如此不了解,加上职业规划也不清晰,每天没有目的得投几份出去,不出所料毫无反馈。几番下来很快失去心劲儿,那种不自信的状态又蠢蠢欲动。
好在也经历过几个磨人艰难的时刻,内心趋于平和的同时,也学着接纳这些小小的自我挣扎和斗争。有意识得给自己提气定神:千万不要因此丧失信心甚至自我怀疑,你所焦虑担心的,感受到的负面信息都是暂时的,都是幻象。这只是一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便好,稳住呀。
就和现在发布文章一样,发之前还总是会冒出来一个声音:写的啥,咋好意思发出去。但很快另一个声音也会出来:你管我!(与自己斗其乐无穷)
“你能不能好好沟通”“不能”
别人都说我情绪平和,思维偏理性。最近意识到这只是一小部分的自我,真实的本我其实不那么擅长表达和倾听。
好好沟通是一件超级难的事情。因为能够好好沟通的背后,需要的是你能够知晓并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对他人动机和需求有快速觉察并且给与客观回馈,这些都涉及到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每项都需要做很多功课。
在社交沟通中,常常会有“我为什么要惯着对方”的念头冒起,或者容易形成对方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回击的互动模式;而在亲密关系中,又常常有自尊心作怪,萌生很多“你连这个都不理解我”的质疑和委屈。
知道和去做之间,有着一道深渊呢。
那么就先承认沟通这件事很难,然后对自己偶尔失控的沟通方式宽容一点,也做好要反复练习和不断觉察的准备,可能会让沟通更顺利。
“接受观点,是为了不再接受观点”
20多岁的时候,整天迷茫。在QQ空间发过“希望生活中出现像连岳这样的洞悉世间道理的大神指点迷津,走出大雾”之类的愿望。
而现在,突然有天我意识到不再喜欢看观点类的文章啦(或者说很少被观点说服或者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正会被触动的反而是那些琐碎真实的生活记录和真挚的情感,或偏文学类的散文,偏科学类的研究论述。
连看脱口秀,也多被技术挂的何广智打动。
学习的意义就在此吧,囫囵吞枣的吸收内化,然后生出自己的一套支撑体系,不知道哪天就可以引导我们去过具体真实的生活。
不再在观点里懵懂打转,如饥似渴的想要被观点和道理填满。
眼看着刚才的脏乱不堪一下过渡到井然有序,那个瞬间是很爽很有成就感的,但爽感消失的也快。
由此我联想到日常生活里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也是这样。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总会一拖再拖,拖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一通操作猛如虎。如果说房间早收拾晚收拾还不至于影响到房间的结构和功能,那到具体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拖了很久之后的事情早已不是刚开始预想得那样简单了。
最近在找工作,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海投的方式去找工作(小声骄傲的说毕业至今,所做三份工作都是经前辈引荐)。海投挺磨人的,像大海捞针,极容易产生徒劳感。之前对此没概念,潜意识认为自己在过往工作中得到的反馈一直很好,这次肯定能像之前一样,很快找到新工作。所以回国后三个月都在吃吃喝喝中度过。
歇得差不多才开始注册求职网站,才开始更新简历,才发现自己对求职市场如此不了解,加上职业规划也不清晰,每天没有目的得投几份出去,不出所料毫无反馈。几番下来很快失去心劲儿,那种不自信的状态又蠢蠢欲动。
好在也经历过几个磨人艰难的时刻,内心趋于平和的同时,也学着接纳这些小小的自我挣扎和斗争。有意识得给自己提气定神:千万不要因此丧失信心甚至自我怀疑,你所焦虑担心的,感受到的负面信息都是暂时的,都是幻象。这只是一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便好,稳住呀。
就和现在发布文章一样,发之前还总是会冒出来一个声音:写的啥,咋好意思发出去。但很快另一个声音也会出来:你管我!(与自己斗其乐无穷)
“你能不能好好沟通”“不能”
别人都说我情绪平和,思维偏理性。最近意识到这只是一小部分的自我,真实的本我其实不那么擅长表达和倾听。
好好沟通是一件超级难的事情。因为能够好好沟通的背后,需要的是你能够知晓并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对他人动机和需求有快速觉察并且给与客观回馈,这些都涉及到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每项都需要做很多功课。
在社交沟通中,常常会有“我为什么要惯着对方”的念头冒起,或者容易形成对方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回击的互动模式;而在亲密关系中,又常常有自尊心作怪,萌生很多“你连这个都不理解我”的质疑和委屈。
知道和去做之间,有着一道深渊呢。
那么就先承认沟通这件事很难,然后对自己偶尔失控的沟通方式宽容一点,也做好要反复练习和不断觉察的准备,可能会让沟通更顺利。
“接受观点,是为了不再接受观点”
20多岁的时候,整天迷茫。在QQ空间发过“希望生活中出现像连岳这样的洞悉世间道理的大神指点迷津,走出大雾”之类的愿望。
而现在,突然有天我意识到不再喜欢看观点类的文章啦(或者说很少被观点说服或者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正会被触动的反而是那些琐碎真实的生活记录和真挚的情感,或偏文学类的散文,偏科学类的研究论述。
连看脱口秀,也多被技术挂的何广智打动。
学习的意义就在此吧,囫囵吞枣的吸收内化,然后生出自己的一套支撑体系,不知道哪天就可以引导我们去过具体真实的生活。
不再在观点里懵懂打转,如饥似渴的想要被观点和道理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