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岁月是首红色的歌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老王和老周一起携手走过了35个春秋,有4个孩子;今年,他56岁,她58岁。当然,老王是我的父亲,老周是我的母亲。
【梦想的交换】
年轻的时候,老王以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身份作了一名乡村教师,一直教数学,教了16年。直到1997年,因为教师工资太低,养活不了一家老小,便辞职了。那时,姐姐10岁,哥哥7岁,都在读小学;而我和妹妹还没有走进学堂。

岁月是首红色的歌


当时,父亲每个月能领20块钱。这20块钱要支撑一家六口人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显然是不够的。家里的孩子也都陆陆续续地上学了,如果再教下去,肯定供不起。于是父亲便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教师事业,经商做买卖了。
那个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市场经济逐渐火热起来,私营、个体经济也有了较快发展。敢闯敢干、不怕苦不怕累的老王,几乎什么营生都干过,烧过砖窑、卖过西瓜、开过超市;批发尾毛、批发年画、批发水管……哪一样能挣钱就做哪一样。
记得最清楚的是烧砖窑,父亲跟几个邻村的人合伙烧了一个大大的窑,主要是煅烧盖房子用的砖块,然后由大卡车拉到周边地市去卖。那时候的机器还不先进,砌出来的砖坯子,一块一块垒起来,一排一排排列着,整整齐齐,像一条条长龙似的,静静地躺在空地里。
夏天的烈日真烤人啊,年富力强的父亲,光着膀子,手拿着钳子,一手夹十几块,从这移到那,从那搬到这,汗流浃背。冬天的风真烈啊,搭的帐篷都被掀起来了,父亲的手背被吹裂了,脸颊被吹皴了,却依然不停地赶工。
母亲常说,以后父亲年纪大了肯定不是这疼就是那疼,不是这病就是那病,因为年轻的时候掏力太多了。
我问过父亲,不教书,后悔么?他只是说,谈不上后悔不后悔的,只是我再教下去,你们都没学可上,都得出去打工挣钱养家。我知道,父亲是想继续教学的,因为他总是炫耀,当年教的学生有多么优秀,参加县、市组织的统考都是前几名云云。
我们家是全村唯一一个学生都没有掉队的家庭。父亲用他的教师梦托起了他四个孩子的大学梦。因为他知道,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同时他也坚信,他的孩子,不仅要接受教育,而且全部都要接受高等教育。他做到了。
【吃“商品粮”】
“如果咱们的孩子长大了也能在这么凉快的屋子里上班就好了。”这是他们一起去镇上办事,老周对老王说的话;这也是我参加工作后,老周回忆往事的时候多次说到的,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
老周所说的“在凉快屋里上班的人”,被村里人称为“吃商品粮的”。那个时候,村里有少数人不靠种地、不靠做生意,他们在村里以外的地方有固定的工作,要比农民种地有更好的“收成”,最重要的是“旱涝保收”,生活得很光鲜、很滋润、很得劲。
村里的绝大部分人对这样生活方式总是羡慕不已,能吃上“商品粮”貌似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梦想。我的父母也同样把这种美丽,而他们又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了我们几个孩子身上。
我父辈那时候,普普通通的人,能吃上“商品粮”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那个时候流行“子承父业”,家里老一辈人没有“正式工作”的,小一辈的几乎也不可能有。这就像一个魔咒,在那偏远的农村怎么也打不破。父母努力地挣着钱,我们努力地读着书,一年一年又一年。我们总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多学习肯定能有不一样的未来。
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从实行网上报名到面向大众招考,再到“凡进必考”制度,这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把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劈开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