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写-三胎与女性困境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
三胎政策来的特别突然,讨论也极为热烈。作为晚婚晚晚育的女性,看着有才的网友们各种段子,在乐开怀的同时,都要乐的流下眼泪了。
(来自网络)
今天就梳理一下,我这个“有为有婚要有娃的”女性的一些思考吧。
在中国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代表着什么呢?(仅代表个人观点)
1-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有留学经历为佳(可以看到不同女性的生活状态);
2-经济独立(如果具有前瞻性,2010前在一线城市砸锅卖铁也买房);
3-有持续的工作经历(最好不要跳来跳去的,否则30多岁还没有在一个行业立足);
4-精神独立,又可以建立亲密关系(这才为未来的的婚姻生育建立基础)。
好了,这几条列完,再看看时间线:
生物学上,女性的生育最佳年龄21-28周岁(参考);试管婴儿35岁以后卵子质量急剧下降。
社会学上,对于女性的适婚年龄在30岁以前(与生物学基础相匹配)。
如果是这样,从恋爱到婚姻,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需要从二十出头开始。而问题是,大家对于女性的教育模式是:“大学之前不要谈恋爱,只能自己受伤害。” 然后,一毕业,就开始催促“结婚为目的的恋爱/相亲”。
如果又在大学的时候,懵懵懂懂地没有对自己职业和学业的思考,可能出国读个研究生,一下自己到了二十六七岁。
更别说女性在职场里,前期可能看似起点不错,又努力上进。可是,一到了30岁左右,男性反而在公司的提拔和可探索的机会越来越多。女性这时候面临生娃,或者职业转折的探索点,又是压力巨大。
一切都似乎来不及了!真焦虑(大家都这样说)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自己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不太知道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给到的支持状态。
我个人的成长之路是这样的:
17-21岁大学–学英文,当老师,学费大哥给交,生活费自己赚(自豪啊);
21-27岁毕业–全职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边攒钱,想着出国去留学!(北京房子从1万到了5万,我浑然不觉。)
27-30岁留学–边留学边工作(攒的钱留下了几万块,经济重新开始)。
这是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的双重奏。在留学的近3年里,遇到了42岁有一个自闭症儿子,还有一个大女儿和一位女性生活在一起的女同学,她在硕士毕业后,继续申请了博士。还遇到了在创业领域大获成功,又来读教育博士的女性同学。还认识一位从牙买加(非法)移民到美国,生下2个儿子,丈夫却回牙买加,不能回美国的女同学。她一边在宾大的医院做护士,一边上一门课,再一门课,就是为了拿下来本科的证书。
留学的好处就是,各种活法,各种状态,你并不觉得你自己的生活多稀奇。我当时觉得第三位女同学的生活有点「惨」,而每次约她吃饭聊天,她是笑的最开怀的那个。
再加上修了一门女性主义的课,新的身份“女性主义者”跃然而出。什么是女性主义?我的定义是:女性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权利与机会。
成为女性主义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生育丝毫没有产生焦虑感。幸运的是,在留学前,遇到了也尊重女性权利的N先生。所以,结婚7年,彼此没有给彼此压力。当然,自己的妈会一遍遍的叨唠。比如,“和你同岁的妹妹,女儿都要结婚了!” (我强力地怼回去:“如果我也初中毕业,嫁在村里,可以吗?不一样的人生,不能光比较好的行吗?”)
三胎政策来的特别突然,讨论也极为热烈。作为晚婚晚晚育的女性,看着有才的网友们各种段子,在乐开怀的同时,都要乐的流下眼泪了。
(来自网络)
今天就梳理一下,我这个“有为有婚要有娃的”女性的一些思考吧。
在中国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代表着什么呢?(仅代表个人观点)
1-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有留学经历为佳(可以看到不同女性的生活状态);
2-经济独立(如果具有前瞻性,2010前在一线城市砸锅卖铁也买房);
3-有持续的工作经历(最好不要跳来跳去的,否则30多岁还没有在一个行业立足);
4-精神独立,又可以建立亲密关系(这才为未来的的婚姻生育建立基础)。
好了,这几条列完,再看看时间线:
生物学上,女性的生育最佳年龄21-28周岁(参考);试管婴儿35岁以后卵子质量急剧下降。
社会学上,对于女性的适婚年龄在30岁以前(与生物学基础相匹配)。
如果是这样,从恋爱到婚姻,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需要从二十出头开始。而问题是,大家对于女性的教育模式是:“大学之前不要谈恋爱,只能自己受伤害。” 然后,一毕业,就开始催促“结婚为目的的恋爱/相亲”。
如果又在大学的时候,懵懵懂懂地没有对自己职业和学业的思考,可能出国读个研究生,一下自己到了二十六七岁。
更别说女性在职场里,前期可能看似起点不错,又努力上进。可是,一到了30岁左右,男性反而在公司的提拔和可探索的机会越来越多。女性这时候面临生娃,或者职业转折的探索点,又是压力巨大。
一切都似乎来不及了!真焦虑(大家都这样说)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自己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不太知道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给到的支持状态。
我个人的成长之路是这样的:
17-21岁大学–学英文,当老师,学费大哥给交,生活费自己赚(自豪啊);
21-27岁毕业–全职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边攒钱,想着出国去留学!(北京房子从1万到了5万,我浑然不觉。)
27-30岁留学–边留学边工作(攒的钱留下了几万块,经济重新开始)。
这是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的双重奏。在留学的近3年里,遇到了42岁有一个自闭症儿子,还有一个大女儿和一位女性生活在一起的女同学,她在硕士毕业后,继续申请了博士。还遇到了在创业领域大获成功,又来读教育博士的女性同学。还认识一位从牙买加(非法)移民到美国,生下2个儿子,丈夫却回牙买加,不能回美国的女同学。她一边在宾大的医院做护士,一边上一门课,再一门课,就是为了拿下来本科的证书。
留学的好处就是,各种活法,各种状态,你并不觉得你自己的生活多稀奇。我当时觉得第三位女同学的生活有点「惨」,而每次约她吃饭聊天,她是笑的最开怀的那个。
再加上修了一门女性主义的课,新的身份“女性主义者”跃然而出。什么是女性主义?我的定义是:女性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权利与机会。
成为女性主义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生育丝毫没有产生焦虑感。幸运的是,在留学前,遇到了也尊重女性权利的N先生。所以,结婚7年,彼此没有给彼此压力。当然,自己的妈会一遍遍的叨唠。比如,“和你同岁的妹妹,女儿都要结婚了!” (我强力地怼回去:“如果我也初中毕业,嫁在村里,可以吗?不一样的人生,不能光比较好的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