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学《论语》,看《孔子》,捡拾几粒芝麻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那么,从电影《孔子》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如果我们看不到孔子的精神内核,那就从里边捡拾几粒小小的芝麻吧。

学《论语》,看《孔子》,捡拾几粒芝麻


一、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
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小家庭。
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今天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这句话出自《礼记》,意思是先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天下安宁。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边的“家”“国”跟今天的概念不一样。
大体来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是王,是天子,指的就是周王室。
“国”就是周王室按照分封制所封的诸侯,最高统治者为公,所以各诸侯国的首领都叫什么什么公,比如鲁定公、齐景公、卫灵公。电影中在齐鲁会盟的时候,孔子说鲁国为公国,齐国为伯国,说明诸侯国之间并不是平等的,而是等级森严的。周朝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鲁国国君是公爵,所以鲁国就是公国;齐国国君是伯爵,所以齐国是伯国,公国自然高于伯国。
“家”指的是家族、宗族,最高统治者为卿、大夫。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就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关于三桓
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电影中陈建斌饰演的季孙斯,在父亲季平子死后,继任为鲁国大夫,成为“三桓”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陆毅扮演的季孙肥。
孔子在鲁国为官时,为了加强国君的力量,试图削弱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贵族,但行动受到抵制,最终失败。这才有了孔子带着弟子,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三、关于活人殉葬
影片中孔子凭借智慧和高超的说话艺术,救下了差点被殉葬的少年漆思弓,从中能看到孔子对活人殉葬的看法。
《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是一个成语,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对这一句有不同的解读,但孔子反对用活人殉葬还是毫无疑义的。
四、关于“趋”
影片中孔子被任命为代国相,带着颜回去见鲁君,步子小而快,那就是标准的“趋”。
趋,快步走,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就是说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
五、关于孔子的寿命
民间有一个说法流传很广: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说,人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个年龄的时候,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去世。因此许多老人,一到这个年龄总会有些担心。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这样的: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我国古代人的年龄一般说虚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