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好像最近总在看纪录片,这里推荐《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该纪录片分为五个部分,认识儿童、学做父母、生活课程、快乐游戏、获得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识到了儿童的独特性,不同于以往的成人,仅仅把儿童看做是成人的附庸,是成人的延续,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现儿童,走进儿童。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也提出“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因此陈鹤琴先生在创设幼儿园课程的时候,提倡“活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在于教授儿童知识,更是为了“做人”。先生非常注意儿童良好品格、健全人格的塑造。而课程的内容来自“大自然、大社会”,这些都是活教材。倡导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其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与瑞吉欧教育提倡的课程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兴趣不谋而合,尽管时间、空间均不相同,但是在对儿童的教育上,中西方的理念何其相似。“活教育”的实施方法吸收自杜威和陶行知先生,强调“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儿童在体验中感受,“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为此,陈鹤琴先生还提出了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1.课程的民族性;2.课程的科学性;3.课程的大众性;4.课程的儿童性;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6.课程的现实性;7.课程的适合性;8.课程的教育性;9.课程的陶冶性;10.课程的言语性。这些原则即使是在当下也是适宜的。
除此之外,陈鹤琴先生还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其次是父母步调要一致,最后是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发生惧怕”,不能因为自己惧怕打雷而把焦虑和恐惧传递给儿童,儿童受父母的影响很大,父母理应认识到自己是儿童的榜样,你要让儿童做到什么,父母自己要先能够做到。当前父母们都处于一种焦虑之中,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进而需要上好初中……这样一直推到幼儿园,美名其曰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谁也不能给出答案,只是一味地推着孩子往前走,把焦虑传递给儿童,这样的童年何谈幸福?何谈快乐?
解放孩子的手吧,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的脚吧,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的脑吧,让他们自由去想。
陈鹤琴先生认识到了儿童的独特性,不同于以往的成人,仅仅把儿童看做是成人的附庸,是成人的延续,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现儿童,走进儿童。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也提出“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因此陈鹤琴先生在创设幼儿园课程的时候,提倡“活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在于教授儿童知识,更是为了“做人”。先生非常注意儿童良好品格、健全人格的塑造。而课程的内容来自“大自然、大社会”,这些都是活教材。倡导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其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与瑞吉欧教育提倡的课程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兴趣不谋而合,尽管时间、空间均不相同,但是在对儿童的教育上,中西方的理念何其相似。“活教育”的实施方法吸收自杜威和陶行知先生,强调“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儿童在体验中感受,“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为此,陈鹤琴先生还提出了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1.课程的民族性;2.课程的科学性;3.课程的大众性;4.课程的儿童性;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6.课程的现实性;7.课程的适合性;8.课程的教育性;9.课程的陶冶性;10.课程的言语性。这些原则即使是在当下也是适宜的。
除此之外,陈鹤琴先生还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其次是父母步调要一致,最后是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发生惧怕”,不能因为自己惧怕打雷而把焦虑和恐惧传递给儿童,儿童受父母的影响很大,父母理应认识到自己是儿童的榜样,你要让儿童做到什么,父母自己要先能够做到。当前父母们都处于一种焦虑之中,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进而需要上好初中……这样一直推到幼儿园,美名其曰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谁也不能给出答案,只是一味地推着孩子往前走,把焦虑传递给儿童,这样的童年何谈幸福?何谈快乐?
解放孩子的手吧,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的脚吧,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的脑吧,让他们自由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