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无校庆——从一首外国诗歌说起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没念过私塾,私塾应该是没有校庆的。私塾是要学“对课”和吟诵的。我们特别幸福,赶上了最人性化的高考工厂,只要老老实实,哪怕不老实,也不至于受私塾先生的戒尺。
老东北的某个时代到底有多少私塾呢?统计不详。不过,东北的私塾似乎让觊觎这片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后面的文人也大为吃惊。广外的刘金举教授十几年前写过关于日本诗人室生犀星(1889—1962)的博士论文,我偶尔也看室生犀星的诗。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好多日本文人都去过中国东北,室生犀星不但去过,还写过好多中国东北题材的诗,有一首《荒郊的学校》:
满洲小学生
走过
这条道
荒郊路远
附近
可能
有所好学校
黄绿窄袖
或为
富家女
和她同伴
笑着
走过
这条道
作者对荒郊还能有小学生表示惊叹。他从穿戴和外在的表情判断:小学生在这里上学是件快乐的事情。“满洲”一词最早出现在1636年。近代,日俄帝国主义都这么称呼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为了保持原貌,这个词在翻译的时候也就留了下来。
不管东北曾经有多少私塾,都逃不过战争的烽火。1948年,锦州、长春、四平郊外的私塾,就是作者提到的“荒郊野外”,能正常开学吗?再后来就是土地改革,又一批私塾,在政治运动中停办。就算老北大的毕业生,也充其量在新式的小学里当个先生。
不管怎么评价,私塾已经都不在了。哪怕私塾曾经让来东北的外国人惊叹,只要不在了,就是彻底的历史,没办法恢复。今天的国学班、集训班、各式教育集团,哪有一点私塾的样子呢?国学班、教育集团倒是都有校庆,和北大、清华一样。大班授课,七八个科目全科辅导,校庆自然要气势和阵仗,坐在前排的是领导。
东北大作家萧红的启蒙老师是她的爷爷,认字后可能就自学了吧,不像上过私塾的样子。
1982年,我上了电业子弟小学。那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教育最正常的时代。后来的小学当然也不错,只是有点挤、有点贵、学生有点累,课程有点浮躁,外国文学和有意思的课文倒是增加了。只是出来的学生赶不上历史上念过私塾的人。
私塾无校庆,电业小学后来被吞并,自然也从没有校庆。今天,只想感谢小学教我语文的刘淑华老师、田老师,教数学的袁老师。
私塾,我们回不去了。因为疫情,东师北苑食堂非常壮观的“家教方阵”,也没办法再现了。只有名牌学校的校庆会永远办下去,年复一年。私塾,在博物馆里,在外国作家的诗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