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意想、意象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一首诗塑造了江南。
而且是现代诗。
古诗词里展现江南风貌的不少,最有画面感的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但其后的雄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削弱了江南的定性;而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或是“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那样的词句,皆属刻画实景,谈不上塑造。
唐代的北方人韦庄的关于江南的诗,最接近塑造的意思,里面满满的情绪: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诗里的声息很具形,能触碰到的美景美人才更入心。
谁都没有像戴望舒的《雨巷》那样,如此细腻、抒情的去描摹,一丝一丝的拉开,一丝一丝的延长。
它定格、凝固了关于江南的意象,那是景象和心理情绪的复合构建。
很妙的是,在戴望舒眼里,江南的景物其实只是附带,他的眸子里满是一个男人的热切的期冀,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于是,一张油纸伞,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成为江南的画框。
他写出的这样的景象,连女人都爱。
《雨巷》指引出一种具形而又特殊的美感的表达: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而其背后,一定要有一枚诗人那样的痴迷而热烈的眼神尾随着、陪伴着。
那样的雨巷,大约出在乌镇,或是凋落于周庄。
宏村里也有雨巷,却不是戴望舒看出的那种。
从街巷的相貌特征上看,应该有类似:条形的石板铺成的曲曲弯弯的窄道,四壁高墙。
似乎也有情境感。
但无论它有雨无雨,都没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的姑娘。
徽州的女人,连愁绪都带着油菜花的实在与质朴。
若是探究下去,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关于江南的意象。
那是自己的画框,会跟自己说该当如此、理当如此。
它不是一次或几次相遇的结果,更像是我们自己与戴望舒的《雨巷》有了偶然的美丽的邂逅。
《雨巷》塑造出的意想,沉淀在我们的经历、经验里。
即便你没有游历过江南许多地方,但就是有自己的江南成见。
宏村的这家伞店的影像让我着迷,徘徊良久,不舍离去。
它充满着我自己心里的那种江南的风韵。
我想,江南实际上是我们喜欢的一个或一种女子:清秀而柔美的色彩,干净、沉静而朴素。
如江南的小山弱水。
那一把把斑斓而小巧的伞,好似跳跃的音符,清泉般的诗句,短小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