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端午节的味道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儿时对端午节的印象,就是吃粽子。那时生活艰难,吃饱肚子是天下最大的事,当然也是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平日里的生活,多是玉米、全麦碾碎做成的杂粮稀饭,严格来说是杂粮糊糊,为了稠一些,吃饱后耐得住饿,里面放些红薯或土豆。这样的杂粮糊糊,今日偶尔喝一顿,倍感亲切,可在贫穷的年代,吃的一个少年见到头痛。米饭和面条只能几天吃一次,多是用一种叫作浆水的泡菜下饭。想吃得好一点,就得盼望过年过节。但那时过节没有现在这么勤,节日全年也就几天。农人不兴过元旦,一年改善伙食的节日,春节算两天,初一和初二。大年初一是最大的节日,关乎一年的收成与时运,所以,最为关键的是开年第一餐。在我的老家陕西汉中洋县的农村,大年初一的早餐,吃两顿。先吃汤圆,表示全家团圆,紧接着吃臊子面,象征日子长长久久。初一初二除第一顿早餐外,其余无论是大米饭,亦或臊子面,都可以吃到一年少见到的肉类。接下来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那一天在农人的眼里,真正的春天来了。所以吃爆米花和炒豆子,并配以炒面糊糊,表明时令转热了,庄稼飞速成长马上就要迎接丰收了。

端午节的味道


接下来的节日就是端午了。儿时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更不知道粽子的来历,只知道母亲用泡开的竹笋的叶子,包住泡胀了的糯米,中间再加几颗花生米,或者红枣之类,然后用线绳捆扎结实,上笼大火蒸半个多小时,下锅时满屋飘香,香喷喷的粽子成为孩子们眼中久久的期待。孩子们等不及,总想马上吃进嘴里,以体验想象中的味道。母亲只好取出一个粽子,口里吹着凉气,在手里倒腾几次,待粽子表面温度稍微降低一点,可以下手了,母亲仍然吹着凉气,将捆在粽子外面活扣的线绳解开,当笋叶打开的时候,立即露出粽子的真正模样:泡胀的糯米,经捆扎和大火蒸,米粒早已抱一团,紧紧拥抱在一起,变成三角形的美食。随着笋叶打开的瞬间,立刻飘出糯米粘甜的清香,每当这时,孩子们会急不可耐的抓到手里,企图用笋叶隔着依然发烫的粽子,一口将粽子吞进嘴里。孩子们的猴急,往往被母亲制止,然后将剥开的粽子放进碗里,撒些白糖,再让孩子们沾着吃。
最为经典的吃法,是沾蜂蜜吃。那时乡下的蜂蜜,并没有形成产业,蜜蜂多把蜂巢筑在主人挂在偏房屋檐下的蜂箱里,按照季节采花酿蜜。主人每年只取一次蜂蜜,每次只取一半,把另一半留给蜜蜂过冬。那样的蜂蜜,散发着不同鲜花的清香,或者甘甜的浓香,放在舌尖上,立刻化去,随着吸进的气息,传遍全身,半小时后,仍然能够感觉到回味的香甜。粽子遇到这样的蜂蜜,立刻失去粘性,用筷子分成小块,夹起来放进口里,香甜就像电流,立刻击穿了灵魂,此刻化在嘴里的就是世界,那一刻全世界的美食只剩下粽子。可惜,贫困的日子里有限的糯米,绝不可能放开肚子吃饱,这种半饱半饥状态的感受,更使人难以忘怀粽子的美味,发誓有朝一日富起来,要好好吃一顿粽子,吃饱,吃到撑得再也吃不进去为止。长大了,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吃粽子成为一种仪式,基本失去了美食的功能。
乡下也很少有真正的蜂蜜了,好一些的蜂蜜,主人每年至少取两次,而且每次基本取完,蜂蜜吃的已经不是蜂蜜,而是白糖,尽管白糖经过蜂蜜的消化,供养了蜜蜂,使它们能够生存下来,继续采花酿蜜,可是蜂蜜的成分已经发生了改变,所谓的蜂蜜,根本不是纯正的蜂蜜了。粽子遇到这样的蜂蜜,自然没有了过去那种清香或浓香,已经改良过的糯米,也少了昨日的粮香。每当端午节来临,就会想起童年的关于粽子的记忆,但正如日子不可复制一样,粽子的味道同样不可复制,生活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失去的味道。想想,粽子的味道,何尝不是生活的味道,现代文明的发展,促进了食物的多样和丰富,但是,同时失去了原始的自然状态,这就是人类永远怀念童年和过去的理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