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的经历不一样,我跟你说什么是没有用的” | 即将毕业的100个人 002:喻小姐(2)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学生和老师的想法有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中国学生在美国、和美国老师在美国,想法产生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对拿着签证去美国读书的人来说,时间不等人。硕士只有两年的时间,毕业了之后没有工作、就只能回国,即使有了工作,也只能呆一年(少部分情况3年)的时间,回国之后工作再读博,能够做到“毅然放弃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出国读博”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或许,在某些时候,“想清楚要具体做什么再去做研究”,有点太奢侈了。
但在老师“你想清楚要做什么再去申请PhD”的建议下,没有在硕士的第二年开始申请的喻小姐,并不因毕业之后的计划和自己刚来读书时想的不一样,而产生什么特别的想法。
面对毕业这个节点,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
“只是刚好这个阶段结束了要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而已,你要做什么事情都是之前就已经决定好的。”
“你想做什么事情,那就继续去做这样的事情。比如我想读博,那我就去继续细化我想研究的东西,那我就继续去做。”
我特别的喜欢她这个心态。
其实如果让我去说,美国老师的建议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作为研究者,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在思想和志趣上依附于某一个老师,以致产生路径依赖”。
不论你做什么,不论你遭遇了什么样的外界变化,只要你的人格是独立的、你的信念是坚定的,那你就永远都走在正道上。
正如喻小姐提到的一句,她的老师曾经说的一句话:
“你觉得某些时刻好像偏离了轨道,但最后往回一看,其实你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最后就是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对拿着签证去美国读书的人来说,时间不等人。硕士只有两年的时间,毕业了之后没有工作、就只能回国,即使有了工作,也只能呆一年(少部分情况3年)的时间,回国之后工作再读博,能够做到“毅然放弃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出国读博”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或许,在某些时候,“想清楚要具体做什么再去做研究”,有点太奢侈了。
但在老师“你想清楚要做什么再去申请PhD”的建议下,没有在硕士的第二年开始申请的喻小姐,并不因毕业之后的计划和自己刚来读书时想的不一样,而产生什么特别的想法。
面对毕业这个节点,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
“只是刚好这个阶段结束了要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而已,你要做什么事情都是之前就已经决定好的。”
“你想做什么事情,那就继续去做这样的事情。比如我想读博,那我就去继续细化我想研究的东西,那我就继续去做。”
我特别的喜欢她这个心态。
其实如果让我去说,美国老师的建议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作为研究者,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在思想和志趣上依附于某一个老师,以致产生路径依赖”。
不论你做什么,不论你遭遇了什么样的外界变化,只要你的人格是独立的、你的信念是坚定的,那你就永远都走在正道上。
正如喻小姐提到的一句,她的老师曾经说的一句话:
“你觉得某些时刻好像偏离了轨道,但最后往回一看,其实你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最后就是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