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古人中秋节过得有多野?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各位同学大家好,过两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中秋是一个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节日。
关于中秋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版本,最早出现在《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因为有着“朝暮夕月”的记载,所以在古代,人们有着“拜月”、“祭月”的习俗。
因为有着祭拜与崇尚月亮,所以月亮也有了各种神秘传说,其中“嫦娥窃药奔月”成了最具月亮代表性的传说。
在唐代以前,中秋节并没有固定且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形式,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代表性节日,则是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息息相关:
相传在某个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
也因此在唐朝,中秋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举国上下放假三天,这件事说白了其实就是唐玄宗梦到了嫦娥和兔子在月亮上蹦迪,心生羡慕之余,于是找了个理由给自己放三天假。
所以~~~中秋在唐朝属于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以唐朝的那种文人盛况,自然少不了骚客们群发朋友圈写个微博什么的,所以在这三天中整个唐朝的也都是在玩乐,在唐朝呢,中秋是不代表团圆的(直到北宋后期,才赋予了中秋节团圆思亲的意义),唐朝的中秋节更多的还是在于女士拜月。
在古人看来,中秋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一样,都是女性节日。古人认为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阴之神,与代表男性的“太阳神”相对应。所以唐代也有不少描写女性拜月的诗句: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而唐代女性坚信月之女神能赐予美貌,所以拜月的目的也不难猜测,虽然是女性的节日,却是男性的福音,因为唐风开放,性观念很超前(公众号回复:【性观念】可查看跟过资料),所以在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候,文人骚客们自然少不了趁着女性节日邀约美女出去郊游或饮酒作乐一番
因为中秋的由来始于“嫦娥蹦迪”,唐朝的女孩子自然也乐于效仿,出游夜宿,月下起舞,霓裳羽衣这些都是唐朝古人中秋必备的娱乐项目之一,而绝大部分富有才气的骚客们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唐代诗人鲍溶在《宿水亭》里写: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说的就是一副出游美景,其实就古代那种山林夜景,唯一看得到的也就星星,但身边有位“芙蓉”衬着星月,就犹如广寒宫里的嫦娥姐姐(这是我歪解的哈,正解中芙蓉真的只是一种花)
这是在夸人漂亮呢,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奈何妹纸们就吃这一套,而且成功率还贼高,所以中秋出游,一直是唐朝古人最喜欢干的事
唐朝古人在携美人出游这件事情上可谓是路子非常野,普遍最受好评的就是湖畔水边,小船摇曳。
一般套路是这样的:
嗨小芳,中秋了我知道个地方赏月贼好看,那里的月亮又大又圆又软,晚上六点半去占位置,我有船,走不走?
以赏月绝佳地点约到了妹纸,而后就是太阳刚下山就开始和妹纸喝酒,试想一下哈,带着妹纸大鱼大肉,小河畔波光嶙峋,月亮倒映在水中,漫天的星空倾洒着浪漫,不远处还有其他渣男渣女们在一起吟诗作对看月亮,这种气氛烘托之下,月上柳梢头,船却迟迟不肯上岸,大家心照不宣的感叹着今晚的月亮又大又软
这时候你再把桨一丢,表示今夜月色真好,不如一起在船上赏月,明早顺便看日出,不然一时半会也接不到桨,刚刚旁边船上那哥们可是连救生衣都给失手扔了,唐朝古人们的套路就是这么无赖又具有浪漫性,真是应了张若虚那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关于中秋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版本,最早出现在《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因为有着“朝暮夕月”的记载,所以在古代,人们有着“拜月”、“祭月”的习俗。
因为有着祭拜与崇尚月亮,所以月亮也有了各种神秘传说,其中“嫦娥窃药奔月”成了最具月亮代表性的传说。
在唐代以前,中秋节并没有固定且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形式,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代表性节日,则是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息息相关:
相传在某个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
也因此在唐朝,中秋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举国上下放假三天,这件事说白了其实就是唐玄宗梦到了嫦娥和兔子在月亮上蹦迪,心生羡慕之余,于是找了个理由给自己放三天假。
所以~~~中秋在唐朝属于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以唐朝的那种文人盛况,自然少不了骚客们群发朋友圈写个微博什么的,所以在这三天中整个唐朝的也都是在玩乐,在唐朝呢,中秋是不代表团圆的(直到北宋后期,才赋予了中秋节团圆思亲的意义),唐朝的中秋节更多的还是在于女士拜月。
在古人看来,中秋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一样,都是女性节日。古人认为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阴之神,与代表男性的“太阳神”相对应。所以唐代也有不少描写女性拜月的诗句: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而唐代女性坚信月之女神能赐予美貌,所以拜月的目的也不难猜测,虽然是女性的节日,却是男性的福音,因为唐风开放,性观念很超前(公众号回复:【性观念】可查看跟过资料),所以在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候,文人骚客们自然少不了趁着女性节日邀约美女出去郊游或饮酒作乐一番
因为中秋的由来始于“嫦娥蹦迪”,唐朝的女孩子自然也乐于效仿,出游夜宿,月下起舞,霓裳羽衣这些都是唐朝古人中秋必备的娱乐项目之一,而绝大部分富有才气的骚客们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唐代诗人鲍溶在《宿水亭》里写: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说的就是一副出游美景,其实就古代那种山林夜景,唯一看得到的也就星星,但身边有位“芙蓉”衬着星月,就犹如广寒宫里的嫦娥姐姐(这是我歪解的哈,正解中芙蓉真的只是一种花)
这是在夸人漂亮呢,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奈何妹纸们就吃这一套,而且成功率还贼高,所以中秋出游,一直是唐朝古人最喜欢干的事
唐朝古人在携美人出游这件事情上可谓是路子非常野,普遍最受好评的就是湖畔水边,小船摇曳。
一般套路是这样的:
嗨小芳,中秋了我知道个地方赏月贼好看,那里的月亮又大又圆又软,晚上六点半去占位置,我有船,走不走?
以赏月绝佳地点约到了妹纸,而后就是太阳刚下山就开始和妹纸喝酒,试想一下哈,带着妹纸大鱼大肉,小河畔波光嶙峋,月亮倒映在水中,漫天的星空倾洒着浪漫,不远处还有其他渣男渣女们在一起吟诗作对看月亮,这种气氛烘托之下,月上柳梢头,船却迟迟不肯上岸,大家心照不宣的感叹着今晚的月亮又大又软
这时候你再把桨一丢,表示今夜月色真好,不如一起在船上赏月,明早顺便看日出,不然一时半会也接不到桨,刚刚旁边船上那哥们可是连救生衣都给失手扔了,唐朝古人们的套路就是这么无赖又具有浪漫性,真是应了张若虚那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