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中国传统民居福建土楼特点(3)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本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福建土楼经典图片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