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3)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一、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关于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有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我们公认的是由毕升发明的。
十一世纪中叶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
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
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 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文章的开头我们说到了浙江的东源村,如果有网友对于活字印刷术比较有兴趣也可去看看。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2008年6月1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太原郡王氏宗谱》记录:东源王氏祖上原居河南,其中一支在晚唐、五代王潮、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迁入福建。元朝时,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开始用木活字印刷进行“梓辑”,后来在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 1736年又迁入瑞安东源,“化俗谱之修”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此落地生根,东源人就有了“修谱”的传统。
据说王氏祖先并未像以前一些艺人那般敝帚自珍,将木活字印刷谱牒的技艺视为传家秘籍,而是在收徒传艺上十分开放。从王法懋到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了24代,如今东源村仍有近百位不同程度掌握了木活字印刷技艺的谱师,年龄最小的才20来岁,最年长的已80高龄。
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每道工艺都与古籍《梦溪笔谈》、《农书》上记录的相吻合,是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的实物证明,也是已知的我国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组在东源村拍的专题片《深埋的物证》说:“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
关于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有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我们公认的是由毕升发明的。
十一世纪中叶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
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
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 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文章的开头我们说到了浙江的东源村,如果有网友对于活字印刷术比较有兴趣也可去看看。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2008年6月1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太原郡王氏宗谱》记录:东源王氏祖上原居河南,其中一支在晚唐、五代王潮、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迁入福建。元朝时,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开始用木活字印刷进行“梓辑”,后来在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 1736年又迁入瑞安东源,“化俗谱之修”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此落地生根,东源人就有了“修谱”的传统。
据说王氏祖先并未像以前一些艺人那般敝帚自珍,将木活字印刷谱牒的技艺视为传家秘籍,而是在收徒传艺上十分开放。从王法懋到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了24代,如今东源村仍有近百位不同程度掌握了木活字印刷技艺的谱师,年龄最小的才20来岁,最年长的已80高龄。
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每道工艺都与古籍《梦溪笔谈》、《农书》上记录的相吻合,是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的实物证明,也是已知的我国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组在东源村拍的专题片《深埋的物证》说:“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