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科普 军衔篇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二战德国科普 军衔篇
本文核心词:二战,军事,德军,枪械,德粉,军服,闪击战各位军迷们,大家好!想必一提起二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整个欧洲闻风丧胆的德军。但大家了解它吗?本栏目将会整理史料和有价值的故事给大家科普。本期我们讲一讲德军的军衔(肩章和臂章)。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同时也希望大家指正,共同进步。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的去世,希特勒正式成为德国的总理。就这样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历史开始了。
1933年,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的军衔分为陆军和海军两类,按等级主要划分为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兵6等,这6等又分有20级,分别是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这套军衔在各军种之间基本相同,不过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和海军元帅、空军元帅,且海军的海勤士兵被冠以“水兵”。
德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所以军事上受到了各种限制,军官的军衔也受其影响。例如,虽然设立了陆军元帅和海军元帅,但从1918年至1935年却未授予过任何人;虽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了“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之外,没有第二人获得该军衔。而且各级军官的晋升期大大延长,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较有名的德军将领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都曾做了10余年的上尉。
不过,1934德国政坛的变化推动了德国武装力量规章制度的改革,德军军衔有了大幅改动。
元帅及将官的肩章(从左至右依次是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和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