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战争威海卫战役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中国历史战争威海卫战役
本文核心词:历史,日本,战争,学习,军事,爱国,清朝,甲午战争,中学历史,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爆发于甲午战争后期,事后证明这场战役只是清政府的垂死挣扎,而甚至这挣扎也是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但以海军提督丁汝昌为主的北洋舰队仍有不少人作战积极。这场战役一个很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它在北洋海军的根据地展开,却致使整个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让人唏嘘不已。
前期部署
为了实施进攻山东的计划,日本陆军在其第2集团军基础上组成“山东作战军”,下辖第3、第4旅和原属第6师的第11旅,共计2.5万余人。日本联合舰队对陆军提供运输和掩护,联合舰队此时拥有25艘主力舰和15艘鱼雷艇,对北洋水师在数量上已经有压倒性的优势。
与此同时清廷因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集重兵于奉天、辽阳和京津一带,山东半岛防御薄弱。此时慈禧太后起用恭亲王奕欣,令其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共筹和议。和谈被拒后,得知了日军企图,始作迎战准备。李鸿章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威海卫是清廷经营已久的海防重镇,北洋水师各舰艇于旅顺失陷前即集结于此,此时尚有大小舰艇27艘;威海卫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岸炮160余门,守军19营;烟台、酒馆(今牟平东)、荣成等处另有驻军41营,兵力共计60营三万多人,分别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李秉衡统辖。但清军兵力分散于整个山东半岛,极易被各个击破。
战斗前期
一八九五年一月十九日,日本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下分乘50多艘运兵船从大连湾出发,次日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占领滩头阵地。荣成湾清军兵少力单,被迫后撤,日军乘势进占荣城。二十八日,日军3.4万余人登陆完毕,三十日,分两路进犯威海。日本海军也从海上正面进攻,企图全歼北洋舰队。是日下午,日本陆军行至白马河,遭到福字军和嵩武军总兵孙万林率领的1000多清军的英勇阻击,激战2小时,日军死伤10余人后撤。
一八九五年正月初四,两路日军对威海港南岸炮台形成包围,次日发起总攻。驻守摩天岭、杨枫岭等炮台的清军奋力抵抗,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被击毙。但清军寡不敌众,付出重大牺牲,炮台陷落。不久,百尺崖、龙庙嘴、鹿角嘴等海岸炮台亦相继失守。为避免日军利用海岸炮台轰击威海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下令将皂埠嘴炮台炸毁,威海港南岸炮台于是全部失守。初七,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和北岸炮台。炮台守将戴宗骞(1842―1895)势单力孤,最终无力回天。丁汝昌派人掩护其撤离炮台,但他誓死不离阵地,最终被丁汝昌派来的水兵连劝带拉护离炮台,护送到刘公岛。
战斗中期
次日,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北岸炮台炸毁。这样,“威海之防尽堕”,威海卫城陷落,北洋海军被封锁在港内,形势万分危急。此时,丁汝昌断然拒绝日军的诱降,决心血战到底。初九,日本海军大举出动,猛烈进攻威海港前沿天然门户刘公岛和日岛。日本陆军也将原南岸炮台的7门大炮修复,从海岸射击北洋水师,形成“炮资敌,我杀我”的惨痛局面。北洋官兵及守岛陆军奋起发炮还击,击中筑紫、葛城等日舰。次日深夜,日军鱼雷艇进港偷袭,北洋旗舰定远被击伤搁浅。十二日,日军故伎重演,北洋海军来远、靖远、威远、宝筏4舰又被鱼雷击沉,实力大损。十三日,日军发动总攻,清军士兵奋勇迎战。双方炮火互射,硝烟蔽海,战斗甚为激烈。松岛、桥立、千代田、秋津洲、浪速、扶桑等日舰均被击中,士兵死伤众多。
战斗高潮
清军日岛炮台弹药库也被敌炮击中爆炸,守军被迫撤至刘公岛。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北洋鱼雷艇管带王平贪生怕死,率10余艘鱼雷艇和2艘汽船乘机逃跑,被日舰追及,大部分鱼雷艇被击沉,北洋海军损失惨重。十四日夜,日舰又破坏了封锁威海港东口的铁链,打开了港口门户。清军极其盼望援军赶来,但希望渺茫,士气开始低落。这时,在北洋舰队服务的外国船员英人泰莱、克尔克、德人瑞乃尔等散布失败情绪,威逼丁汝昌向日军投降,遭到丁严辞拒绝。为避免战舰落入敌手,丁汝昌下令炸沉各船。十六日,管带刘步蟾在定远被炸沉后自杀殉国,其余各舰将领害怕以徒手降敌“取怒倭人”,竟拒绝执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