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2)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二、直率,感情用事
项羽出生于武将世家,祖辈均为大将军,他的一生也在军旅中度过,因此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军人气息。这样的背景,造就了项羽重情重义、善良率真的性情。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他的真性情往往在关键时刻左右了他的决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从这点看来,他的真性情反倒无助于他的事业,成为他的致命伤。例如,鸿门宴上范增要杀刘邦,然而项羽却始终不肯下手。等到樊哙进帐,项羽更是称其为壮士并赐其食,之后放过了刘邦,造成终生遗憾。乌江之畔,能逃得性命却为了自己不愧对江东父老而自刎,项羽是真男儿却不是真帝王。项羽豪爽直率,却没有学会厚黑之术,终于落得个自刎江畔的结局。
三、刚愎自用
项羽很自负,对于自身的能力总是信心十足;项羽猜忌心极重,尤其是对他的谋士们。他相当清楚,谋略的应用是他薄弱的一面,但自尊心极强的他不容许自己承认这个弱点。于是他从心理上否认谋臣的重要性。更甚者,他用自身的权力抑制谋臣的发展。韩信及陈平就是看透了项羽的为人后,知道自己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只得另寻赏识他们的伯乐。就连最重要的军师范增,也抱怨: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之。项羽刚愎自用,又耳根子软,容易误信谗言,能人志士皆不为所用。
项羽最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一岁。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
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太公和吕雉还给刘邦,他就撤兵了。虽然他撤兵了,但也没逃过刘邦的追杀。在张良的怂恿下,刘邦率领大军,尾随项羽而来。汉六年(公元前202年)十月,项羽沿着鸿沟向荥阳的东南方向撤军。这时候,彭城已经被刘邦的部队占领,他不可能再向东回彭城了,只能向着江东的方向奔命。
当到达阳夏这个地方,项羽的大军被汉军追上。在《樊哙列传》中,记载了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汉军取得了一个小胜利。楚军继续南撤,到达固陵后,楚军反击,汉军则被打得大败。按照史书记载,刘邦被打败的原因是,韩信和彭越的援兵没有到达。当然,更可能的原因是,楚军急了,搞了一个绝地反击。
汉军无法打败楚军,没办法,只能筑起高垒,和楚军对峙。这时候,张良对刘邦说,就这么对峙也不是办法,你应该赶快给韩信和彭越分封土地,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和你一起打项羽。当时,彭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国相,韩信虽然是齐王了,但以前我们说了,韩信这个齐王的封地还没有确定。为了让这两个大佬出兵帮助自己,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并明确了他们的封地。
韩信和彭越这两人看到真实的好处送上门了。大概是因为他们缺乏可以用来造反的基本团队,所控制的嫡系也不多。此时,项羽败势已现,以前还希望用项羽牵制刘邦的可能性不存在了。如果这时候,不跟着刘邦与其看着刘邦灭掉项羽,刘邦打败项羽,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想到此,这两人接到封王的文书后,马上带兵,前来支援刘邦。
项羽出生于武将世家,祖辈均为大将军,他的一生也在军旅中度过,因此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军人气息。这样的背景,造就了项羽重情重义、善良率真的性情。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他的真性情往往在关键时刻左右了他的决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从这点看来,他的真性情反倒无助于他的事业,成为他的致命伤。例如,鸿门宴上范增要杀刘邦,然而项羽却始终不肯下手。等到樊哙进帐,项羽更是称其为壮士并赐其食,之后放过了刘邦,造成终生遗憾。乌江之畔,能逃得性命却为了自己不愧对江东父老而自刎,项羽是真男儿却不是真帝王。项羽豪爽直率,却没有学会厚黑之术,终于落得个自刎江畔的结局。
三、刚愎自用
项羽很自负,对于自身的能力总是信心十足;项羽猜忌心极重,尤其是对他的谋士们。他相当清楚,谋略的应用是他薄弱的一面,但自尊心极强的他不容许自己承认这个弱点。于是他从心理上否认谋臣的重要性。更甚者,他用自身的权力抑制谋臣的发展。韩信及陈平就是看透了项羽的为人后,知道自己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只得另寻赏识他们的伯乐。就连最重要的军师范增,也抱怨: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之。项羽刚愎自用,又耳根子软,容易误信谗言,能人志士皆不为所用。
项羽最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一岁。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
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太公和吕雉还给刘邦,他就撤兵了。虽然他撤兵了,但也没逃过刘邦的追杀。在张良的怂恿下,刘邦率领大军,尾随项羽而来。汉六年(公元前202年)十月,项羽沿着鸿沟向荥阳的东南方向撤军。这时候,彭城已经被刘邦的部队占领,他不可能再向东回彭城了,只能向着江东的方向奔命。
当到达阳夏这个地方,项羽的大军被汉军追上。在《樊哙列传》中,记载了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汉军取得了一个小胜利。楚军继续南撤,到达固陵后,楚军反击,汉军则被打得大败。按照史书记载,刘邦被打败的原因是,韩信和彭越的援兵没有到达。当然,更可能的原因是,楚军急了,搞了一个绝地反击。
汉军无法打败楚军,没办法,只能筑起高垒,和楚军对峙。这时候,张良对刘邦说,就这么对峙也不是办法,你应该赶快给韩信和彭越分封土地,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和你一起打项羽。当时,彭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国相,韩信虽然是齐王了,但以前我们说了,韩信这个齐王的封地还没有确定。为了让这两个大佬出兵帮助自己,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并明确了他们的封地。
韩信和彭越这两人看到真实的好处送上门了。大概是因为他们缺乏可以用来造反的基本团队,所控制的嫡系也不多。此时,项羽败势已现,以前还希望用项羽牵制刘邦的可能性不存在了。如果这时候,不跟着刘邦与其看着刘邦灭掉项羽,刘邦打败项羽,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想到此,这两人接到封王的文书后,马上带兵,前来支援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