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鼠疫疫情最新消息(2)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鼠疫的传播:饥饿的跳蚤
人会患上鼠疫,是由于感染了鼠疫杆菌,这种病菌在自然界本来仅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之间,但蚤类叮咬患病啮齿类后,能够通过再叮咬其他啮齿类个体将病菌感染开来,而一旦人类被带菌蚤类叮咬,就将在偶然间踏入这一循环,成为细菌的猎物。如果感染者在死去或康复期间没有传染给其他人,疫情传播就将中断。但历史上的鼠疫大流行都是由于鼠疫杆菌从啮齿类经蚤类传染给人后,再经由蚤类的叮咬或者人际传播而形成传播循环。
古代,在森林等啮齿类生息的自然区域,鼠疫杆菌也暗藏其中,猎人和樵夫很可能是最先受到感染的对象。但由于当时人口密度低下,人际交流稀少,患病人员很可能在发病到死亡期间都接触不到其他人,鼠疫也不会在人群中流行。不过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可能破坏野生啮齿类的生活环境,此时生息于野外的啮齿类会向人类居住的村庄移动。在此过程中,喜欢在船舶、民宅、仓库等场所生息繁衍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家鼠会最先被感染,之后周边的人类也很难全身而退。一般认为,在观察到大量家鼠死亡时,鼠群中的感染率已经超过10%,此时就很容易发生人际大流行。
作为传播媒介,喜好寄生在家鼠身上的印度鼠蚤在鼠疫传播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印度鼠蚤非常贪食,尤其喜好吸食人血,因此会频繁地叮咬人类。为了获得更高的传染力,鼠疫杆菌进化出了一套异常“狡猾”的机制。当鼠蚤吸食被感染的鼠类血液后,被吸食的血液将在鼠疫杆菌释放的凝固酶的作用下发生凝固,生成纤维蛋白。随着鼠疫杆菌在血液中进行增殖,纤维蛋白数目也会越来越多,鼠蚤的前胃会被堵塞,逐渐无法摄取营养。
失去营养来源的鼠蚤在饥饿的驱使下疯狂吸血,平时可能只会叮咬老鼠的它们也开始向人类下口。然而由于前胃被堵塞,吸食的血液无法进入胃中,却会在食道内形成很大的反作用力,导致鼠蚤体内的带菌血液通过口器逆流注射进被吸血的对象体内,感染也就因此扩大。鼠蚤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昆虫,它们可以在消化道被堵塞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再存活20到30天,在此期间鼠疫杆菌显然又能获得大范围传播的机会。
凶恶的鼠疫与人类的抗争
鼠疫杆菌于1894年由日本科学家北里柴三郎和法国科学家耶尔森各自同时发现,北里早几天公布了研究结果,但他的研究存在细节上的纰漏,因此后世在二战期间将鼠疫杆菌命名为耶尔森氏菌。鼠疫杆菌进入体内后2到5天,人体会产生倦怠感,同时出现发寒发热等症状。之后,根据受感染部位的不同,症状也截然不同。
腺鼠疫是各型鼠疫中最为普通的一种。当被带菌蚤类叮咬后,叮咬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会开始肿大,肿大将一直蔓延到腹股沟和腋下等处,可怕的是有些肿块甚至能大如拳头。与此同时,鼠疫杆菌会在肝脏和脾脏等处大量繁殖,并产生细菌毒素,毒素将导致意识混乱和心脏衰弱等严重后果。腺鼠疫发病后大约一周时间,未经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将高达50%到70%。腺鼠疫的传播过程离不开蚤类叮咬,因此可以认为它不能人传人。
败血性鼠疫又叫鼠疫败血症,由感染后的带菌血液在全身各处游走造成。败血性鼠疫也可能由腺鼠疫引发的,但部分败血性鼠疫患者并没有淋巴肿胀的症状。败血性鼠疫发病后,皮肤各处将会产生出血斑点,最终全身长满黑斑而死,这就是“黑死病”的由来。如果不经治疗,此类患者从染病至死亡可能不足一天,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败血性鼠疫患者的体液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如果与之发生密切接触,包括照顾病人以及处理尸体等,都有可能发生直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