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下架520多个APP 累计清理208万条信息 为什么互联网需要监管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下架520多个APP 累计清理208万条信息 为什么互联网需要监管

本文核心词:
很难统计每天有多少人在互联网平台社交、发表观点,但微博的月活跃人数已经超过了5亿,这意味着“社交化“成为传播和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主导性趋势。
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受众由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一次又一次将自己陷入谣言的茧中。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消息是真是假,我们似乎正在掉入一个“信息陷阱“之中。
假新闻的大行其道、获取个人隐私信息、读取手机通讯录等成为应用软件标配的同时,也污染了网络空间,“后真相“变本加厉。
今日,网信办公务”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结果:截至目前累计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208万条,处置帐号7.2万余个,封禁违规主播7200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成为滋生“假新闻”的温床,看不见的算法推荐无形中加剧群体极化,今天这篇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窥互联网信息传播链条,以及为什么需要对信息乱象进行网络监管。
游走在信息传播链上的虚假信息
从信息产生到传播到信息接收,整个传播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信息存在虚假。目前网络上很多假新闻可能并不是新闻源造假,而是在传播过程中被更改、被夸大而引起的。此外,很多出于商业目的的公关文章,可能会从利益角度考虑而隐瞒或造假部分数据等问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重塑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原有的信息传播链条被不断颠覆。情绪发泄与意见表达与新闻信息共生发展,掌握最新传播技术的受众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逐渐失去对新闻传播的信任,社会公知、意见领袖等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信息疫情”需要警惕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预示信息疫情爆发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人们需要可靠的信息来源,所以会不自觉地寻找符合自己认知的信息,或者是相信那些被夸大的新闻。
此外,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播主体变得日趋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传播行为与传播受众的改变,依托于新兴的媒体平台,传播行为与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质的改变,传播受众很难分清信息传播与情感宣泄。随着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科技与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国外社交平台上出现来很多垃圾新闻和帖子,而深度造假更是在逐步侵蚀整个媒介环境。
因此,针对互联网上存在的虚假新闻,必须严厉进行打击,治理网络空间,否则当匿名成为互联网犯罪的挡箭牌,很多煽动情绪的过激言论会遮蔽真相,进一步污染网络环境。
更甚至还会给社会整体舆论环境带来不信任感,当公众对媒体,无论是新媒体还是自媒体产生极大的不信赖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呈现出一种极度不平衡和不正常的生态。
别踩入群体极化的陷阱
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持任何观点的群体,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每个身处互联网中的人都很容易偏向进入与自己观点相同、相近的网站,长此以往,人们便会都处于一个或多个高度同质化的群体之中,从而形成网络巴尔干化。
被过滤掉的不同声音会慢慢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中,人也就会只听得见相同的声音,忽略那些让自己刺痛、不舒服但正确的言论,从而进一步失去质疑反思、推理的能力。
从众效应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效应,但是却不能放任,否则在同一群体中,观点变得更加极端或者更加保守。桑斯坦曾经在书中表示,网络群体极化产生的比例会比生活中面对的要增加两倍。
我们都曾期待着互联网成为新的“公共领域”,但却意外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互联网的监管也只能是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
警惕网络视频中的虚假信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