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一些清朝刑场的老照片(5)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三)刺字、枷号等刑罚的适用范围扩大
在清朝,刺字是一种常用的附加刑。初期刺字仅用于强盗、窃盗等案。在后来的定例中,刺字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大凡凶犯、逃军、逃流、外遣、改发等,都要刺字。清朝刺字有刺面、刺臂之分。有的刺所犯事由,有的则刺所配地方。刺字刑的使用,有多方面的考虑。使罪人有刺肤之痛,是惩罚;使罪人有明显的犯罪标识,则是耻辱,同时也便于缉捕。按照清朝定例的规定,若被刺人犯数年内无过,或缉获强盗二名以上,例准起除刺字,复为良民。
在清朝定例中,也有许多条款规定了枷号的刑罚。从清朝定例看,主要是适用于伦理、风化案件的附加刑罚。枷号一般是在主刑执行完毕以后,将人犯带枷立于衙门之外、城门口或集市之处,时间有一月或两月。对于那些子孙不肖、违犯教令,或是触犯奸非、光棍等罪名的人犯,经常枷号示众。按照《大清律例》的规定,寻常枷号,重二十五斤,重枷则为三十五斤。[17]

一些清朝刑场的老照片


(四)流刑和充军等刑罚的适用更加明确
清朝的三等流刑分别是:流二千里,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杖一百;流三千里,杖一百。清朝编纂的《三流道里表》还分别载明了各省、府的三等流刑应发往的地点,按计程途,限定地址,以此来防止各省随意发配,处分不均。
清朝的充军刑亦分五等:极边、烟瘴(均为四千里)、边远(三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附近 (二千里)。充军刑一般在定罪后由兵部发配。为解决路程远近的标准问题,乾隆年间专门制定了《五军道里表》,并载于《大清律例》之内,以统一的标准确定充军地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