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因被批评扔凳子砸老师(2)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延伸阅读:
幼儿园孩子砸老师
心理专家介绍,每到假期,都是亲子矛盾爆发的高发期。其实,这恰恰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要懂得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孩子不懂事儿 家长缺乏社会人培养意识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介绍,平时非假期时段里,家长忙着上班,孩子忙着上学,彼此接触交流的时间并不太多。到了假期,不少家长会特意请假,为的就是要好好陪陪孩子,享受下融洽的亲子时光。然而,这一亲密接触,却让父母发现了孩子身上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少来到咨询中心求助的家长就为孩子的待客礼貌问题感到头疼。
有家长倾诉道,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事儿,来了客人,家里的东西一点儿不让人动。甚至因为动了自己的东西,直接把对方做客带来的小孩儿给打出去。还有的家长求助,家里一来客人,孩子就躲进房间,不愿意与人交流。父母都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温方表示,有这种困扰的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家里的主人,有一定的责任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他才能对来到家里的人给予一定的关注。否则,孩子就觉得来的人是找我爸找我妈的,跟我没关系。”此外,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也就会有一定的“共享”和“牺牲”意识,“我是家里的主人,要照顾客人。”
在此基础上,家长也要注意在平时就给孩子灌输懂文明讲礼貌的意识和习惯,“大人来了如何称谓、走了怎么再见等礼仪,平时就应该教给孩子。”在温方看来,这实际上是让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
同时,在接待完客人之后,家长要及时进行总结性的指导:刚刚表现怎么样,哪些地方还可以完善……“指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因为孩子是情绪化的。当时为什么这样做,孩子记得最清楚。过几天,在孩子忘了的时候再翻旧账,已经没有教育意义了。”
苦恼的不止家长。对于与自己父母的朝夕相处,不少孩子也感到很头疼。“自己想买什么、想干什么,一点儿都不自由,爸妈什么都要干预。”温方表示,这反映的其实是一个共性问题,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多、发展训练比较少。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一个照顾对象,而不是家庭的一分子。“说得严重点儿,就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非常易碎的珍宝,搁在家里头看着护着。但是,孩子并不领情。因为看着护着,势必就没有一点儿自由,孩子当然不高兴。”
温方介绍,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容易专制,“一切事情由我安排,一切都是我说了算”。这样一来,就不会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现在孩子的独立意识都比较强,家长一专制,他们就要反抗,矛盾就出来了。”
在温方看来,假期中,家长不能只照顾孩子作为自然人的吃喝需求,而是要有一定的训练引导,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在家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增强亲情意识,推进他们向社会人的进一步转化。
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帮助孩子找回学生感
伴随着开学的临近,“开学恐惧症”的问题开始凸显。“要开学了,因为没完成作业,或者是因为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好,不少孩子不敢去上学。”温方还接触过一些夸张的个案,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在家里就听不得“开学”二字,一听到开学就浑身哆嗦。
与之相对的,则是有孩子对开学的无比期盼,还没开学,就热切地与同学联络。有来求助的家长反映,自己晚上经常找不到手机,找来找去才发现,手机被孩子偷偷拿到了被窝里,一宿一宿地与同学们微信聊天。
幼儿园孩子砸老师
心理专家介绍,每到假期,都是亲子矛盾爆发的高发期。其实,这恰恰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要懂得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孩子不懂事儿 家长缺乏社会人培养意识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介绍,平时非假期时段里,家长忙着上班,孩子忙着上学,彼此接触交流的时间并不太多。到了假期,不少家长会特意请假,为的就是要好好陪陪孩子,享受下融洽的亲子时光。然而,这一亲密接触,却让父母发现了孩子身上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少来到咨询中心求助的家长就为孩子的待客礼貌问题感到头疼。
有家长倾诉道,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事儿,来了客人,家里的东西一点儿不让人动。甚至因为动了自己的东西,直接把对方做客带来的小孩儿给打出去。还有的家长求助,家里一来客人,孩子就躲进房间,不愿意与人交流。父母都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温方表示,有这种困扰的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家里的主人,有一定的责任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他才能对来到家里的人给予一定的关注。否则,孩子就觉得来的人是找我爸找我妈的,跟我没关系。”此外,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也就会有一定的“共享”和“牺牲”意识,“我是家里的主人,要照顾客人。”
在此基础上,家长也要注意在平时就给孩子灌输懂文明讲礼貌的意识和习惯,“大人来了如何称谓、走了怎么再见等礼仪,平时就应该教给孩子。”在温方看来,这实际上是让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
同时,在接待完客人之后,家长要及时进行总结性的指导:刚刚表现怎么样,哪些地方还可以完善……“指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因为孩子是情绪化的。当时为什么这样做,孩子记得最清楚。过几天,在孩子忘了的时候再翻旧账,已经没有教育意义了。”
苦恼的不止家长。对于与自己父母的朝夕相处,不少孩子也感到很头疼。“自己想买什么、想干什么,一点儿都不自由,爸妈什么都要干预。”温方表示,这反映的其实是一个共性问题,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多、发展训练比较少。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一个照顾对象,而不是家庭的一分子。“说得严重点儿,就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非常易碎的珍宝,搁在家里头看着护着。但是,孩子并不领情。因为看着护着,势必就没有一点儿自由,孩子当然不高兴。”
温方介绍,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容易专制,“一切事情由我安排,一切都是我说了算”。这样一来,就不会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现在孩子的独立意识都比较强,家长一专制,他们就要反抗,矛盾就出来了。”
在温方看来,假期中,家长不能只照顾孩子作为自然人的吃喝需求,而是要有一定的训练引导,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在家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增强亲情意识,推进他们向社会人的进一步转化。
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帮助孩子找回学生感
伴随着开学的临近,“开学恐惧症”的问题开始凸显。“要开学了,因为没完成作业,或者是因为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好,不少孩子不敢去上学。”温方还接触过一些夸张的个案,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在家里就听不得“开学”二字,一听到开学就浑身哆嗦。
与之相对的,则是有孩子对开学的无比期盼,还没开学,就热切地与同学联络。有来求助的家长反映,自己晚上经常找不到手机,找来找去才发现,手机被孩子偷偷拿到了被窝里,一宿一宿地与同学们微信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