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设计师039张锦秋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3)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长安塔之景
作为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从设计之初就备受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长安塔处于整个园区的核心位置,肩负着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大师。“世园会的建筑设计都需要进行招投标,而长安塔是政府直接让我做的,政府对我信任度很高,我的压力也很大。”张锦秋说,设计前,首先要对这座塔进行定性、定位,“当时已确定在园区的核心位置建一座塔形建筑,至于是建成古塔还是西洋塔,还没有定下来。”如何表现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它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哲学思想。这就要求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同时人在塔中也有融于自然、能与自然互动之感。
”唐诗中“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等名句,使张锦秋从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了灵感。另一方面,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张锦秋说,隋唐时期的塔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藏有宝物或佛经、佛像等的宝塔;二是观景塔;三则是风水塔。有的塔则集三者于一身,隋唐时长安城的西南角曾有两座97米高的木塔,都是“三者合一”型的方塔,这两座木塔就是当时长安城的地标。不愧为梁思成的得意门生,张锦秋并没有简单地仿古。“历史已经翻过了1000多年,浐灞(世园会址所在地)是一块充满现代感的土地,如果这个塔造得跟唐代一模一样,就不是西安的新地标了。”她在长安塔的设计中,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设计把握了远观塔势、近赏细形的原则。
远望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色,每一层的挑檐上都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韵律和谐。各层挑檐体现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之势。但檐下与柱头间却用金属构件组合,抽象地概括了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玻璃幕墙则设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立柱和横梁固定。这一系列处理,使长安塔蘸满唐风唐韵,又不失晶莹剔透的现代感,它生于斯、长于斯,而非“天外来客”。张锦秋说道:“长安塔,‘天人合一’是它的‘灵魂’,唐风方塔是它的‘形态’,现代钢结构是它的‘骨架’,而蕴含高科技的超白玻璃和不锈钢的造型构件则是它的‘肌肤’。” 在塔的内部空间,建筑师也试图创造一个永恒的绿色环境。张锦秋提出把塔的7个明层的塔心筒墙面视作一幅巨画,用油画的手法绘出一组菩提树林,菩提象征着圣洁、和平、永恒。这是园中塔、塔中树的生动畅想。
在建筑师、画家、室内设计师的密切合作之下,这个畅想终于成为现实。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她来到西安之后接受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在70年代,周恩来就曾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可以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这个任务交了西北设计院,张锦秋被委任为项目的负责人。到底要把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当时的任务书上只说明了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唐代宫殿,整个庭院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院落四周的崇楼簇拥着中央殿堂,整个建筑体现出了唐代建筑的简洁和大气。而建筑本身也与现代博物馆的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崇楼内就是一个报告厅。曲径通幽的回廊增加建筑的亲切感。而陕博在设计上最大特色还在于,它打破了皇家建筑惯用的红墙黄瓦,而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历时四年建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年对外开放。它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作为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从设计之初就备受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长安塔处于整个园区的核心位置,肩负着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大师。“世园会的建筑设计都需要进行招投标,而长安塔是政府直接让我做的,政府对我信任度很高,我的压力也很大。”张锦秋说,设计前,首先要对这座塔进行定性、定位,“当时已确定在园区的核心位置建一座塔形建筑,至于是建成古塔还是西洋塔,还没有定下来。”如何表现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它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哲学思想。这就要求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同时人在塔中也有融于自然、能与自然互动之感。
”唐诗中“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等名句,使张锦秋从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了灵感。另一方面,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张锦秋说,隋唐时期的塔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藏有宝物或佛经、佛像等的宝塔;二是观景塔;三则是风水塔。有的塔则集三者于一身,隋唐时长安城的西南角曾有两座97米高的木塔,都是“三者合一”型的方塔,这两座木塔就是当时长安城的地标。不愧为梁思成的得意门生,张锦秋并没有简单地仿古。“历史已经翻过了1000多年,浐灞(世园会址所在地)是一块充满现代感的土地,如果这个塔造得跟唐代一模一样,就不是西安的新地标了。”她在长安塔的设计中,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设计把握了远观塔势、近赏细形的原则。
远望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色,每一层的挑檐上都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韵律和谐。各层挑檐体现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之势。但檐下与柱头间却用金属构件组合,抽象地概括了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玻璃幕墙则设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立柱和横梁固定。这一系列处理,使长安塔蘸满唐风唐韵,又不失晶莹剔透的现代感,它生于斯、长于斯,而非“天外来客”。张锦秋说道:“长安塔,‘天人合一’是它的‘灵魂’,唐风方塔是它的‘形态’,现代钢结构是它的‘骨架’,而蕴含高科技的超白玻璃和不锈钢的造型构件则是它的‘肌肤’。” 在塔的内部空间,建筑师也试图创造一个永恒的绿色环境。张锦秋提出把塔的7个明层的塔心筒墙面视作一幅巨画,用油画的手法绘出一组菩提树林,菩提象征着圣洁、和平、永恒。这是园中塔、塔中树的生动畅想。
在建筑师、画家、室内设计师的密切合作之下,这个畅想终于成为现实。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她来到西安之后接受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在70年代,周恩来就曾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可以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这个任务交了西北设计院,张锦秋被委任为项目的负责人。到底要把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当时的任务书上只说明了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唐代宫殿,整个庭院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院落四周的崇楼簇拥着中央殿堂,整个建筑体现出了唐代建筑的简洁和大气。而建筑本身也与现代博物馆的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崇楼内就是一个报告厅。曲径通幽的回廊增加建筑的亲切感。而陕博在设计上最大特色还在于,它打破了皇家建筑惯用的红墙黄瓦,而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历时四年建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年对外开放。它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