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出租房内天花板滴血(3)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在临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常常会遇到因为独居产生心理问题来咨询就诊的老人,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让他印象深刻。这位老人自己身体很好,但是老伴得了癌症,医生说顶多活三个月到半年,老人悲伤痛苦,接受不了现实,觉得自己也不想活了。老伴去世后,老人接受了一段时间治疗,居住国外的孩子也回来照顾了他一段时间,这才度过了那段艰难时期。
“还有一位77岁的老人,老伴去世以后,半年内他就抑郁了。”陆林院士说,这位老人只身一人在北京,有自己的住房,没有经济负担,但他却整天不吃不喝,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价值。“经治疗病情好转以后,我们建议他回到老家,跟弟弟和侄子们住在一块,避免一个人生活。因为如果再回到孤独的环境当中,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还会容易引起复发。”“独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比如我们经常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一对老人中如果一位去世了,另一位很快也跟着去世,这可能是因为生活规律改变、不良情绪蔓延,导致某些慢性病恶化了。”陆林院士表示,孤独会造成很多的精神心理问题,经常独居的老人,老年性痴呆、抑郁症、失眠甚至自杀的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不愿言说的“独居之殇”
“我这也不算什么大病,只要孩子们好我就开心。”生病后面临着诸多不便的刘群德,依旧在默默承受,不愿多提及他的“独居之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留守独居老年人,老伴跟着孩子去了大城市,自己一个人在老家独居承受着繁重的经济压力与生活压力,但也默默无声,无条件的支持孩子的事业与生活。
有些独居老人即使生活中面临种种困境,孤独、无助,却也不愿意对外诉说,陆林院士分析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老人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给子女带来麻烦;第二,他觉得说了子女也不一定能理解,也无法改变现状,不能解决问题;第三,很多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吃苦过来的,所以遇到困难就自己硬撑着,不愿意到处诉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人会变得抑郁,甚至自杀。”陆林院士认为,关爱独居老人是多方面需要努力的事情。
“首先,呼吁国家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比如养老院群体养老,可能比独自居家养老更好一些,避免老人脱离社会;其次,街道、志愿者组织、企业等社会机构,要多关注独居老人,组织一些老人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持续跟社会、跟社区、跟其他人之间有所交流,避免生活圈过窄;再就是提醒年轻人,有条件的可以跟老人住在一块,如果条件不具备,建议每天给老人打个电话、拨个视频,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好的精神慰藉。毕竟,再完善的社区帮扶也代替不了亲情关爱。”
陆林院士也给独居的老人几点建议,一个人生活,也要保持生活的规律,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坚持锻炼,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多参加社区活动,这都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宋煜研究员表示大力发展市场化手段、公益化手段在帮助独居老人方面的作用。
宋煜研究员介绍,首先,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想实现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了加大经济投入之外,人力资源也是很重要,得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愿意去帮助这些老人,比如雇一些人去看护老人,或找第三方机构、志愿者组织。
关于农村的独居老人,宋煜研究员介绍,在农村更多强调互助养老。在江浙沪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甚至村集体会自己去做敬老院、疗养院,虽然这些并不是纯粹的养老机构,但是乡村通过敬老院将独居空巢老人集中起来,且配合医务室和食堂,来解决老人的饮食起居与看病问题。其中,当地的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也会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农村开办的敬老院是村集体来做的,有些时候是要凭当地村领导干部的良心,除此之外也有赖于乡村的经济实力。”宋煜研究员介绍,农村养老以自管型、互助型的养老模式为主体,最终靠村集体解决,这也是和城镇养老的一个根本性区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