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那烂陀大学(3)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玄奘在那烂陀寺拜住持戒贤为师,主要学习《瑜伽师地论》,同时也听戒贤讲授《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科,同时又学婆罗门教经典以及各类梵书。
玄奘见到戒贤的时候,戒贤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传闻戒贤本想要圆寂,梦中得菩萨告知有圣僧前来,要他一定等到圣僧,所以戒贤独自续命,终有一天玄奘到达那烂陀寺见到戒贤得知此因缘,感激涕零。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5年后,走访印度各地,后来回到那烂陀寺讲述游历中的所见所学。

那烂陀大学


丨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
在印度佛教中,以观察中道,有中观宗和唯识宗两大派系,中观宗的根本知见为“心境俱空”,唯识宗主张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两大派系长期产生分歧难以调和。玄奘写下三千颂的《会宗论》,阐述了中观与唯识两个派系的相同之处,释解了时人的疑惑。
玄奘主要宣扬的是大乘佛教,后来有一次乌荼国的僧人在戒日王面前诋毁大乘,受到戒日王的反驳。小乘僧人不服,在戒日王面前提出要与大乘辩论。于是戒日王写信给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请戒贤法师派四位高僧迎接挑战。这个时候,又有外道僧人来那烂陀寺寻衅,写下自己的四十条论点悬挂于寺门,叫嚷若能辩倒,愿斩首相谢。于是玄奘请他进来,在诸位高僧的见证下逐一驳斥了这个外道僧人,令他心服口服。
在前往乌荼国之前,玄奘仔细研读了般若毱多法师所作的《破大乘论》,提出其中谬误,以大乘之义作《制恶见论》,予以驳斥。后来在戒日王的张罗下,五印度十八国国王、精通大小乘三千多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两千多人、那烂陀寺千余僧人,齐聚曲女城听玄奘讲解大乘教义。
玄奘的论旨被抄写一份悬挂于会场之外,并向众人宣布凡能有驳倒一条者,玄奘愿斩首相谢。直至大会结束后十八天都无一人敢出来辩论。后来很多外道之人也改信了大乘佛教,戒日王对玄奘敬佩有加,大乘学者称赞玄奘为“大乘天”,小乘学者也称赞玄奘为“解脱天”。玄奘所作的《制恶见论》发展了印度佛教的唯识学派,使唯识学派发展到了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峰。遗憾的是,玄奘当时所作的《制恶见论》和《会宗论》没能传下来。
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大唐。贞观十九年 公元645年,玄奘到达长安。在唐太宗的要求下,玄奘带领弟子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全面记载了他游历各国的所见所闻,为后世的印度考古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玄奘回国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开始了译经讲法的生涯。玄奘一生译著丰富,包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瑜伽师地论》100卷、《阿毗达磨发智论》20卷等大小乘经论共75部1335卷,并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向印度。
唐朝赴印高僧除玄奘以外,还有隆法师、道生、玄照、道希、明远、义净、僧哲等。印度来华的高僧也络绎不绝,如释跋日罗菩提、阿月跋折罗、戌婆揭罗僧可、般刺若。两国高僧的往来交流,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加速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前来那烂陀寺求法的除印度本土人之外,还有周边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缅甸等国的高僧。
面目全非的那烂陀
佛教东传,在中国生根发芽,但是在印度却受到极大冲击,等到明代高僧多罗那他来访那烂陀时,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仅剩残垣断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印度历史上不断遭受外族入侵,那烂陀寺在外族入侵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在德里苏丹国时期,那烂陀寺遭到严重的冲击,众多僧人惨遭屠戮,寺院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多罗那他只能透过红砖残瓦,想象着当年玄奘的住宿学习之所,遥想当年佛教兴盛时期的那烂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