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2023年全国将形成地震预警能力(2)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王松:该项目于2015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立项,2017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批准,2018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初步设计批准,同年7月召开启动大会实施。 2020年部分地区将初步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2023年全国将形成地震预警能力。
记者:这个项目的功能目标是什么?
王松:预警工程将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提高减灾服务能力提供先进可靠的平台基础。 项目将在以下方面为社会公众、政府行业和地震科研等提供快速准确的地震安全信息。
(1)预警工程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震中附近社会公众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减少公众地震伤亡。
)预警项目为高铁、核电站、输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项目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形成跨行业地震应急响应联动能力,有效减少次生灾害和经济损失。
(3)预警项目可在震后几分钟内快速获取县城和乡镇地震烈度,快速确定灾情分布、灾区位置等信息,为各级政府有效指挥灾后救援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4)预警工程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三网合一”实时传输综合地震观测台网,为推动实时地震学、实时灾害学等学科发展,推动经验性地震预报向物理性地震预报转化奠定基础。
中国大陆震度速报的精度分布。
自主研发了地震预警核心技术
记者:目前国外有地震预警吗? 他们是怎么报警的?
王松: 20世纪90年代,日本、墨西哥、美国相继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 其中,日本最早建立并正式运行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是目前地震预警应用最广泛、运行实践最多的国家。 2003年日本气象厅建设了全国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从2006年8月和2007年10月开始向特定企业用户和一般国民提供警报信息。
记者:我们参考了国外的东西吗?
王松: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努力推进地震预警技术攻关和技术试验验证,通过实施国家地震科技支撑计划,自主开发地震预警核心技术,在福建、京津冀、兰州和川滇交界地区建设预警示范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在福建晋江建设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示范区。 经过区域实际地震检测,各示范系统在地震预警时间、预警烈度和定位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京津冀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及川滇交界的西昌-昭通地区可在震后10秒内完成预警信息产出。 在试运行期间,这些地区没有发生需要警告的地震,因此这些系统目前仅限于技术测试和地震行业的内部发布。
在观测台网布局中,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方案吸取了日本、美国等国家预警系统的优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测震仪、测震仪、测震仪等三种台网资料充分集成,实现了一网多用,且台网密度全面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预警系统在预警技术方面,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方案充分吸取了日本、美国等多系统并行处理后进行综合结果判定的方法,借鉴墨西哥远场大地震预警技术,通过实时连续定位、连续震度测量、信息可靠性判定等多项技术创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还探索了融合GNSS网络的观测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报警网络的性能。
地震预警是社会工程需共同推进
记者:目前这项工程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难点?
王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可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可能性增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该条款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提供了法律基础,但配套法规还有待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建立。
记者:这个项目的功能目标是什么?
王松:预警工程将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提高减灾服务能力提供先进可靠的平台基础。 项目将在以下方面为社会公众、政府行业和地震科研等提供快速准确的地震安全信息。
(1)预警工程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震中附近社会公众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减少公众地震伤亡。
)预警项目为高铁、核电站、输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项目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形成跨行业地震应急响应联动能力,有效减少次生灾害和经济损失。
(3)预警项目可在震后几分钟内快速获取县城和乡镇地震烈度,快速确定灾情分布、灾区位置等信息,为各级政府有效指挥灾后救援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4)预警工程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三网合一”实时传输综合地震观测台网,为推动实时地震学、实时灾害学等学科发展,推动经验性地震预报向物理性地震预报转化奠定基础。
中国大陆震度速报的精度分布。
自主研发了地震预警核心技术
记者:目前国外有地震预警吗? 他们是怎么报警的?
王松: 20世纪90年代,日本、墨西哥、美国相继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 其中,日本最早建立并正式运行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是目前地震预警应用最广泛、运行实践最多的国家。 2003年日本气象厅建设了全国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从2006年8月和2007年10月开始向特定企业用户和一般国民提供警报信息。
记者:我们参考了国外的东西吗?
王松: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努力推进地震预警技术攻关和技术试验验证,通过实施国家地震科技支撑计划,自主开发地震预警核心技术,在福建、京津冀、兰州和川滇交界地区建设预警示范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在福建晋江建设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示范区。 经过区域实际地震检测,各示范系统在地震预警时间、预警烈度和定位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京津冀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及川滇交界的西昌-昭通地区可在震后10秒内完成预警信息产出。 在试运行期间,这些地区没有发生需要警告的地震,因此这些系统目前仅限于技术测试和地震行业的内部发布。
在观测台网布局中,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方案吸取了日本、美国等国家预警系统的优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测震仪、测震仪、测震仪等三种台网资料充分集成,实现了一网多用,且台网密度全面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预警系统在预警技术方面,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方案充分吸取了日本、美国等多系统并行处理后进行综合结果判定的方法,借鉴墨西哥远场大地震预警技术,通过实时连续定位、连续震度测量、信息可靠性判定等多项技术创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还探索了融合GNSS网络的观测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报警网络的性能。
地震预警是社会工程需共同推进
记者:目前这项工程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难点?
王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可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可能性增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该条款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提供了法律基础,但配套法规还有待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