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急诊室:2分钟接诊一个病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6)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下半夜送来的,往往是急重症患者,麻痹不得。”吴建雄说,很多老人发烧了几天,安静居家不太动,家里人开始以为只是精神不好,等到送来的时候就已经很危险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指标就是血氧饱和度,正常人体在95%以上,而很多老人只有80%多,更严重的只有70%。对于相对低氧的需要进行吸氧,甚至用一些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个别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气管插管。
每一次诊断都是争分夺秒,每一次抢救都是生死时速。“把最后一台呼吸机搬过来!”凌晨2点多,一位70多岁的老人被诊断为呼吸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吴建雄果断使用呼吸机为患者进行人工通气,暂时让老人度过了难关。事实上,随着病人持续增多,急诊科的人力、物资都在吃紧。
一个通宵下来,吴建雄感到非常疲惫,毕竟他自己也刚“阳康”。他曾一度发烧到39.7℃,吃了退烧药后继续上班,没有请假,只因急诊室缺人。
冬日早晨的天色越来越亮,吴建雄抽空拿出手机,刷了刷昨晚跨年夜的祝福和消息,向家里人回了一条:新年快乐。
时间丨10:35
排“长龙”的救护车
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10时35分,位于杭州庆春东路上的浙大邵逸夫医院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队尾延伸到了远处的秋涛北路。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病人涌入,医院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流量高峰。
比医院门口车队更长的,是急诊室前的120急救车队,蓝色警报灯不断闪烁,时刻扣人心弦,这是生的希望。只见一辆车子刚停稳,车后门“哗啦”一声旋即打开,一个躺着病人的担架迅速被推出,急救员一路小跑送进急诊室。
这时的急诊室已人满为患,正中间的预检处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每位护士几乎同时在应对两到三位病人或家属咨询。偶然,两方家属因排队先后而争持,但随即在互相体谅中回归平静。
椅子上的病人在咳嗽,轮椅上的患者在吸氧,折叠床上的老人在发烧……所有就诊者或在排队,或在等叫号,或在等床位。刚被120急救车送进来的病人,在抢救室门口排着队伍,等着急诊室分诊分级安排。
看着不断有病患被送进来,急诊医学科主任洪玉才很是焦虑。“昨天我们庆春院区接诊量达到1400人次,今天人数也不少,目前抢救室一直是加床状态,老患者刚被送往住院部或者ICU,新患者立刻就补进来了,现在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站在急诊室大厅的洪玉才见缝插针向记者解释道,这段时间,随着阳性人数激增,抢救室满员爆棚。
每一次诊断都是争分夺秒,每一次抢救都是生死时速。“把最后一台呼吸机搬过来!”凌晨2点多,一位70多岁的老人被诊断为呼吸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吴建雄果断使用呼吸机为患者进行人工通气,暂时让老人度过了难关。事实上,随着病人持续增多,急诊科的人力、物资都在吃紧。
一个通宵下来,吴建雄感到非常疲惫,毕竟他自己也刚“阳康”。他曾一度发烧到39.7℃,吃了退烧药后继续上班,没有请假,只因急诊室缺人。
冬日早晨的天色越来越亮,吴建雄抽空拿出手机,刷了刷昨晚跨年夜的祝福和消息,向家里人回了一条:新年快乐。
时间丨10:35
排“长龙”的救护车
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10时35分,位于杭州庆春东路上的浙大邵逸夫医院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队尾延伸到了远处的秋涛北路。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病人涌入,医院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流量高峰。
比医院门口车队更长的,是急诊室前的120急救车队,蓝色警报灯不断闪烁,时刻扣人心弦,这是生的希望。只见一辆车子刚停稳,车后门“哗啦”一声旋即打开,一个躺着病人的担架迅速被推出,急救员一路小跑送进急诊室。
这时的急诊室已人满为患,正中间的预检处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每位护士几乎同时在应对两到三位病人或家属咨询。偶然,两方家属因排队先后而争持,但随即在互相体谅中回归平静。
椅子上的病人在咳嗽,轮椅上的患者在吸氧,折叠床上的老人在发烧……所有就诊者或在排队,或在等叫号,或在等床位。刚被120急救车送进来的病人,在抢救室门口排着队伍,等着急诊室分诊分级安排。
看着不断有病患被送进来,急诊医学科主任洪玉才很是焦虑。“昨天我们庆春院区接诊量达到1400人次,今天人数也不少,目前抢救室一直是加床状态,老患者刚被送往住院部或者ICU,新患者立刻就补进来了,现在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站在急诊室大厅的洪玉才见缝插针向记者解释道,这段时间,随着阳性人数激增,抢救室满员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