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13万亿美元
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3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9646元人民币。
六、2022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51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76万亿元
2022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51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7.92万亿元、2.59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76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1.92万亿元、4.84万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3: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注4: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修订后,2022年各月末M1、M2增速无明显变化。修订后M0增速如下:
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相关阅读:
广发宏观:政策信号仍在继续叠加,社融要看下一阶段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第二,12月实体信贷新增1.44万亿元,同比多增4300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依旧偏弱,这一点在预期之内,年前本就是地产销售淡季,各地疫情达峰背景下居民生活半径尚未打开,高频数据下地产销售继续处于低位。企业部门主要亮点在企业中长期贷款,12月单月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8700亿元。我们理解这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一是政策端的引导,11月下旬央行召开的银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主要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二是季节性特征,2022年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一个特征是季末月冲量,这一表现通常与银行季末指标考核有关;三是信用债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升,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转回表内信贷;四是企业部门预期出现好转,融资需求先行,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从59%升至59.5%。
第三,12月信托贷款减少764亿元,属2022年内次低;但由于2021年末有大量信托贷款到期,2021年12月信托贷款下降较多,2022年12月基数较低,同比看仍有明显改善,少减了378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0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52亿元,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幅度相对有限。
第四,12月企业债券减少2709亿元,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转负,同比少增了4876亿元,主要因为理财再度被赎回引发流动性风险,机构配置需求明显下降,信用债融资成本明显提升;政府债券增加了2781亿元,同比少增8893亿元,主要受2021-2022年财政节奏错位,基数偏高影响。
第五,12月M2同比增长了11.8%,较11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可能因为政府债融资同比减弱,银行对政府债权(净)扩张速度放缓。从存款结构来看,居民存款同比多增大约1万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少增1.28万亿元,非银存款多减1485亿元。各地疫情达峰背景下居民消费场景有待于打开,地产销售偏弱,理财遭遇赎回导致非银存款与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并最终沉淀在居民部门形成超额储蓄。
第六,12月金融数据反映的是四大市场已知信息:疫情达峰影响短期经济;地产销售依旧低位徘徊;政府债券高基数;理财赎回影响债券融资等。上述因素多数仍在变化中,现状不能代表趋势性;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扩张信号在某种意义上更代表未来。站在2023年开年往后看,推动广义流动性改善的积极因素正在进一步增多:一则疫情达峰城市明显增加,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预计节后开工季将更加明显;二是理财赎回风波基本平息,信用债周度融资开始转正恢复;三是地产政策在进一步加码,央行建立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动态调整机制,打开了房价与销售偏弱城市的房贷利率下限。
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3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9646元人民币。
六、2022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51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76万亿元
2022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51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7.92万亿元、2.59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76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1.92万亿元、4.84万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3: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注4: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修订后,2022年各月末M1、M2增速无明显变化。修订后M0增速如下:
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相关阅读:
广发宏观:政策信号仍在继续叠加,社融要看下一阶段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第二,12月实体信贷新增1.44万亿元,同比多增4300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依旧偏弱,这一点在预期之内,年前本就是地产销售淡季,各地疫情达峰背景下居民生活半径尚未打开,高频数据下地产销售继续处于低位。企业部门主要亮点在企业中长期贷款,12月单月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8700亿元。我们理解这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一是政策端的引导,11月下旬央行召开的银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主要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二是季节性特征,2022年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一个特征是季末月冲量,这一表现通常与银行季末指标考核有关;三是信用债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升,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转回表内信贷;四是企业部门预期出现好转,融资需求先行,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从59%升至59.5%。
第三,12月信托贷款减少764亿元,属2022年内次低;但由于2021年末有大量信托贷款到期,2021年12月信托贷款下降较多,2022年12月基数较低,同比看仍有明显改善,少减了378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0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52亿元,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幅度相对有限。
第四,12月企业债券减少2709亿元,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转负,同比少增了4876亿元,主要因为理财再度被赎回引发流动性风险,机构配置需求明显下降,信用债融资成本明显提升;政府债券增加了2781亿元,同比少增8893亿元,主要受2021-2022年财政节奏错位,基数偏高影响。
第五,12月M2同比增长了11.8%,较11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可能因为政府债融资同比减弱,银行对政府债权(净)扩张速度放缓。从存款结构来看,居民存款同比多增大约1万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少增1.28万亿元,非银存款多减1485亿元。各地疫情达峰背景下居民消费场景有待于打开,地产销售偏弱,理财遭遇赎回导致非银存款与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并最终沉淀在居民部门形成超额储蓄。
第六,12月金融数据反映的是四大市场已知信息:疫情达峰影响短期经济;地产销售依旧低位徘徊;政府债券高基数;理财赎回影响债券融资等。上述因素多数仍在变化中,现状不能代表趋势性;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扩张信号在某种意义上更代表未来。站在2023年开年往后看,推动广义流动性改善的积极因素正在进一步增多:一则疫情达峰城市明显增加,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预计节后开工季将更加明显;二是理财赎回风波基本平息,信用债周度融资开始转正恢复;三是地产政策在进一步加码,央行建立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动态调整机制,打开了房价与销售偏弱城市的房贷利率下限。